1、8-1-2受益一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重点:中学阶段必须养成哪些好习惯;教学难点: 难点:节约时间的习惯;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习惯的看法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
2、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提问: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终生所学的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好习惯,益终生!那么,现在的我们,要培养养成哪些好习惯呢?二、学习新课:一、有计划消费的习惯读名言,谈启示。1、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学会理财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做一做给自己的零用钱记帐,只是举手之劳,我们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小帐册。我的小帐册:序号收入来源支出用途12345想一想,谈一谈:1、哪些支
3、出是合理的?哪些支出是不合理的?2、建立小账册有何好处?知识连接计划消费的意义(教材P7)材料:洛克非勒是美国著名的石油大亨,尽管其家族非常富有,但却一直保持着重视节俭、严格教育子女的家规。在入学之前,父母从不给孩子零花钱,孩子上学以后,才给他们少量的零花钱。发给的零用钱根据年龄而变化,7-8岁时,每周3角;11-12岁时,每周一元;13岁以后,每周2元,每周发一次。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帐本,把零用钱的开支情况随时记录在本子上,每逢向父母领取零用钱时都要给父母检查,凡是帐目清楚,开支正当或有节余者,下次递增5分,反之则递减5分。提问:父母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学会劳动)读一读,悟一悟。1、劳动光
4、荣,懒惰可耻。-中华传统美德2、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3、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展示图片:衣、食、住、行 劳动是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法律链接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职责二、 勤于劳动的习惯 从传统美德、社会发展、美好生活、法律义务等方面总结生:上台交流双休日期间完成劳动作业的情况。(事先布置)时间双休日地点学生自己家里劳动内容家务活作业要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服等等 请你结合自己义务劳动经历,谈谈你的收获。收获: 中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劳动的意义 (教材P7)活学活用“运筹学”:(教材P8)三、节约时间的习惯运用运筹学的方法重新安排一下你一周的时间,看看一周中,有哪些时间可以节约下来!名言赏析:我们要善于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感悟:统计图(教材P9)除了计划消费、勤于劳动、节约时间的习惯外,我们还应该养成其他一些好习惯,请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探讨一下,中学生还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教材P9表格)三、板书设计:1、计划消费的习惯2、勤于劳动的习惯3、节约时间的习惯四、自备部分: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