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课第一框 隐私和隐私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2、过程与方法: 能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教学重点:个人隐私的含义、具体内容及作用。教学难点:正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二、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二)、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叙述:小隐和思思是好朋友。一天,小隐看到思思在写什么,就好奇地问:“你在写什么啊?”思思犹豫了一下,说:“你看吧!” 原来上面写的是思思的一个好朋友盼盼的事情
2、。盼盼的爸爸妈妈昨晚又吵架了,还吵得很凶,盼盼只好躲到思思家做作业。思思正在考虑这件事要不要告诉老师。小隐说,这件事一定要告诉老师。思思同意了,于是两个人一起去找老师,老师听了之后,问思思:“盼盼家住哪里?家里有的电话是多少?我马上和她父母联系” 想一想: 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隐、思思和老师的做法? 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个人隐私?板书框题:人人有隐私 (三)、新课教学:1、人人有隐私 (用时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P46页内容,对小红的做法发表个人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注:不必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能够讲清道理,但从中可了解学生对隐私及隐私权的已有认识)。 讨论:“隐私就是
3、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叙述2:小隐看了美国大片国家公敌之后,对影片中涉及隐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问题要与大家讨论: 犯罪分子被别人用隐形摄像机拍摄到时,拍摄者是否侵犯别人隐私?是否应该把录像带还给犯罪行为人?(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出课题)(1)什么是隐私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都属于隐私。(2)隐私包括哪些内容呢?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无形隐私)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 (动态隐私)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有形隐私)(3)保护隐私的必要性1)人独立自由的需要2)内
4、心世界安宁的需要3)非法披漏隐私的危害性2、隐私权的含义及保护隐私权的作用。(用时12分钟)隐私权的具体内容:私人生活安宁权、个人信息保密权、私人通信保密权。1)学生阅读案例(某派出所非法搜查的事例),并结合P49页的相关链接的内容,讨论: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显示宪法和刑法的相关条文,得出: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害。 2)讨论:“一米线”是银行、邮局等窗口服务行业为保护客户的个人帐号、储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资料而采取的措施。“一米线”的设立有什么作用?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得出:公民有权对个人的信息保密。3)情景展示:未经同意,父母拆看子女
5、的信件;学生私自撕下同学信封上的邮票。情景展示(P51页),思考:父母擅自翻阅儿女的日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假设你把一些个人的秘密说给朋友、同学后,他们泄露了出去,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呢? 3、知识巩固:师生共同完成。(用3分钟)4、课堂小结:由学生完成。(用时:2分钟)5、课堂练习:(用时:5分钟)三、板书设计:第5课 第一框 隐私和隐私权 1. 人人有隐私(1)什么是隐私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都属于隐私。(2)隐私包括哪些内容呢?私人信息 个人私事 私人领域2、隐私权的含义及保护隐私权的作用。隐私权的具体内容:私人生活安宁权、个人信息保密权、私人通信保密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