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 安恩和奶牛(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2学习作者通过肖像、神态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3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4体会安恩的思想感情,了解她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安恩的思想感情,了解她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2通过阅读文章,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通过肖像、神态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三、学习与交流(一)自主学习1、积累词语七皱八褶( ) 撂下( ) 木屐( ) 窘迫( )锃亮( ) 瘦骨嶙峋( ) 翕( )动反刍( ) 瑕疵( ) 找茬( ) 羞怯( )粗粝( ) 锱铢必较(
2、) 踌躇( )腼腆( ) 刨根究底( )2.文学常识。(名家名篇,学生展示,老师补充)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出生于丹麦德兰半岛西岸的西玛兰。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像,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乐文学奖。代表作品有:小说丹麦人、德拉夫人、车轮、国王的没落、失去的天国等。(二)合作交流1初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小说)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课文思考:作者写这样一个故事有什么样的目的? 四、典型题例1第一小节主要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从这些语句中可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呢?2第一小节中有
3、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呢?3第二小节主要是对牛的描写,从中可看出这是一头怎样的牛?从哪些语句中又可以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呢?五、达标检测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七皱八褶( ) 撂下( ) 木屐( ) 窘迫( )锃亮( ) 瘦骨嶙峋( ) 翕( )动反刍( ) 瑕疵( ) 找茬( ) 羞怯( )粗粝( ) 锱铢必较( ) 踌躇( )腼腆( ) 刨根究底( )三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B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C我用了整整一个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文章。D语言通顺,这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四细读小说中的下列描写,说说他们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 “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