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曹刿论战 学 习目 标1知识能力: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过程方法:诵读课文,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3情感态度:分析人物的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重 点难 点重点: 理解文义,试背全文。难点:能创造性地评价曹刿和齐桓公。教法选择学导式教学法、诵读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并按要求预习。是否采用多 媒 体是教 学时 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2 课时备课总数第 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揭示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先学1. 文言文学法:一读,二译,三理解赏析,四背诵。
2、本节课重点理解赏析,背诵。 2.研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质疑讨论,理解中心。归纳写法,拓展感悟。4.梳理小结,背诵课文。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1)试概括文章大意。 (2)文章的线索有几条? 两条线索:事物发展的线索: 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人物活动的线索: 请见请问参战(二)研读课文,把握曹刿战略、战术思想1.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2.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3.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4.从战争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三)品评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
3、物形象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曹刿:爱国热情,政治远见,卓越才能,过人谋略。 鲁庄公:政治无能,军事无知;实事求是、虚心听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为求真知 ,不耻下问。(四)、再读课文,体会文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明确:写法:全文构思严密,紧扣中心;文章夹叙夹议,议论层层深入,含蓄有力的表达了主旨;运用对比手法。(五)梳理小结:文章思考问题,既赞颂长勺战争舞台上的1.回顾内容,进入新课学习2.朗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3.回答文言文学习的方法。4.明确学习任务及先学方法5.自由朗读,自主思考,同桌交流。汇报自主
4、学习结果。勾画补充明确要点,并做好笔记。 6.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板书课题、作者。2.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3.引导回顾文言文学法。4.多媒体出示学法导航,具体指导。5.巡视督察,发现问题,及时点评。指名回答,多媒体出示,引导勾画补充要点。6、巡视指导参与讨论,评价引导。指名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主角曹刿,也肯定了历来被人们否定为“未能远谋”的鲁庄公。希望同学们学习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1 鲁国的获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从曹刿的做法和孟子的“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来谈谈如何做好集体中的一员? 2拓展感悟。联系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文
5、中作者的观点的? 六、当堂训练1请试一试:据斜体字相应的成语: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故克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三而竭殚精竭虑精疲力竭 观其辙 南辕北辙重蹈覆辙 2背诵课文。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浯。 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作出牺牲 越狱逃跑 虽不能察必以情 以情动人 忠于人民 参考答案: 忠之属也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狱:案件;监禁罪犯的地方。 情:实情;感情。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板书设计: 请见爱国热情 曹刿 参战卓越才能 远谋 论战过人谋略 施行小惠、祈求神灵政治无能 急于求战、急于攻击军事无知 鲁庄公 急于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 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战后问刿、胜而不喜为求真知,不耻下问。最后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结果。勾画补充明确要点,并做好笔记。7.自主归纳,谈感悟,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并补充笔记。8.结合板书背诵课文。9.讨论、更正,质疑问难。10.比赛背诵课文。回答,引导学生补充。多媒体出示要点。7.引导回答,各抒己见多媒体出示,指导积累。8.指导方法,引导背诵。9.教师点拨答疑解惑。10.检查背诵。作业设置 1完成练习册 2.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