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466.75KB ,
资源ID:7732025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7320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化学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化学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doc

1、银河志胜辅导中心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变化前后没有生成 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 生成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变化时还伴随着 、 、 、 等现象。2、 二者的本质区别:变化时 。二、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有物质的颜色、光泽、气味、味道、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韧性、硬度、脆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专题二:认识空气、保护空气一、 空气的成分及

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1) 占78% ,氧气占(2) ,(3) 占0.94% ,二氧化碳占(4) ,其它气体和杂志占0.03% 。二、 探究空气的成分1、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2、 实验步骤(1) 连接装置:在集气瓶口连接一个双孔胶塞,一孔插入燃烧匙,另一孔插导管,并配上止水夹。(2) 检查气密性:(5) ,则证明气密性良好。(3)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6) 。(4)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3、 实验现象(1) 红磷燃烧,有(7) 生成。(2) 集气瓶内的水平面上升,而且上升至集气瓶体积的(8) 。4、 实验结论(1) 红

3、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9) 。(2)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大约占空气体积的(10) 。三、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1、空气中有害物质 粉尘(可吸入颗粒物)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11) 、(12) 和(13) 等。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检测;研制、开发和使用(14) ;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15) ,并回收利用;汽车上安装(16) 装置;积极(17) 、(18) 、(19) 等。4、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20) 、(21) 、(22) 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

4、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空气质量级别有(23) 、(24) 、(25) 、(26) 和(27) 等几类。专题三: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 认识氧气的性质1、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1) 、(2) 的气体,密度稍(3) 空气;氧气(4) 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氧气的三态变化:101kPa、-183C时,氧气可变成(5) 色液体;-218C时,变成(6) 色(7) 状固体。2、 氧气的化学性质反应物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化学方程式 木炭(灰黑色固体)(1)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8) (2) 放出(9) (3) 生成(10) 色

5、、(11) 味的气体能使(12) 。(13) 硫(淡黄色固体)(1)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14) (2) 放出(15) (3) 生成有(16) 气味的气体(17) 红磷(暗红色固体)(1) 红磷燃烧产生浓厚的(18) (2)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19) 光(3) 放出(20) (21) 铝(银白色固体)(1)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22) 光(2) 放出(23) (3) 生成(24) (25) 铁(银白色固体)(1) 剧烈燃烧(2) (26) (3) 放出(27) (4) 生成(28) (29) 石蜡(白色固体)(按C12H26计算石蜡的成分)(1) 火焰明亮,发出(30) (2) 放出(

6、31) (3) 瓶壁上有(32) 出现(4) 生成能使(33) 的气体二、 氧气的用途1、 供给(34) 。2、 支持 (35) 。专题四:水的组成、净化、保护水资源一、 水的组成1、 实验装置(如右图)2、 实验现象与电源相连的两极上都有气体产生,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气体体积少,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气体体积多,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 。3、 气体检查用(2) 检查1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3) 检验2管中的气体,该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4、 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注意:电源要用直流电。水 通电 (4) + (5)

7、 H2O 通电 (6) + (7) 通过电解水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8) 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分。二、 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9) 、(10) 、(11) 的液体。在压强为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C,沸点是100C 。4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12) 。三、 水净化的一般方法利用(13) 、(14) 、(15) 和(16) 等方法可以净化水。1、 吸附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可以(17) 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18) 出来。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还可以吸附掉一些(19) 的杂质。2、 沉淀对于静置沉

8、淀和吸附沉淀,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20) 。3、 过滤过滤式分离不溶性(21) 和(22) 的一种方法。4、 蒸馏蒸馏:给液体加热,使它变成(23) ,再使(24) 冷却凝聚成液体,这种方法叫做蒸馏。通过蒸馏,可以利用物质的(25) 不同来分离和提纯也太混合物,也可以把混在液体中的挥发性杂质除去。四、 硬水和软水1、 硬水:(26) 叫硬水。 软水:(27) 叫软水。2、 硬水和软水的检验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倒入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28) 为硬水,(29) 为软水。3、 硬水软化的方法(1) 生活中煮沸,可使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沉淀析出,以降低水的硬度。(2) 实验室

9、根据水和杂志的沸点不同,用蒸馏法获取蒸馏水。v 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五、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 自然界中的水包括(30) 、(31) 、(32) 、(33) 、(34) 、(35) 等各种形态的水。地球表面约(36) %被水覆盖着。(37) 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但海水不适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地球上淡水资源并不充裕,约占全球储水量的(38) % ,且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还不到地球总储量的(39) % ,且分布很不均匀,所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缺水危机。2、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0) 位,但人均水量约为世

10、界人均水量的(41) ,是个贫水国家。六、 保护水资源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42) 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43) ,另一方面要(44) 。1、 节约用水节约水资源就要(45) 水的利用效率: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一方面要通过(46) 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2、 防止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47) 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周围的(48) 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方面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污染:未经处理的工业(49) 、(50) 、(51) 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染:(52) 的任意排放;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53)

11、 使用。专题五、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一、 分子和原子1、分子和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1)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2) 中的最小粒子。2、 分子的基本性质(1) 分子的(3) 和(4) 都很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需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设备来观察。(2) 分子总是在不断(5) 着,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6) ,运动速率(7) 。(3) 分子间有(8) 。(4)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9)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10) 。(5)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可分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v 分子 分裂 原子 组合 新的分子3、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概念(1) 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

12、合物:由(11) 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12) 构成的物质。(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13) 变化。化学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14) 变化。二、 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局域原子中心带(15) 电的(16) 和核外带(17) 电的(18) 构成的,而原子核又可以再分,它是由(19) 和(20) 两种粒子构成的。 中子(不带电) 原子 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荷) (呈电中性) (带正电荷) 核外电子 (带负电荷)2、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在原子中,一个质子带(21) ,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22) ,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

13、数与核外的电子数(23) ,但电性(24)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在原子中,原子所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由质子决定,所以核电荷数=质子数=(25) 。不同的原子,(26) 不同,由此可见,(27) 决定了原子的种类。3、 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28)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对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9) 上,也就是集中在(30) 和(31) 上。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相比较,均约等于(32) ,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33) 和(34) 之和。三、 离子带电荷的原

14、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35) 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36) 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37) 参加,好像一个(38) 一样,这样的集团,叫做原子团。专题六:元素、元素周期表一、 元素1、 概念元素师具有相同(1) ,即核内(2)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地壳中的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师:(3) 、(4) 、(5) 、(6) 。3、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 宏观:每种元素符号表示(7) 。(2) 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8) 。(3) 若元素符号前加上化学计量数,此符号就只能表示(9) 。二、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可用原子结

15、构示意图表示:K、L、M层上的数字表示电子层上容纳的(10) 。K、L、M表示(11) 。圆圈表示(12) ,圈内的数字表示(13) 。三、 元素周期表1、 原子序数按元素原子(14) 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叫做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元素原子(15) 。2、 横行(周期)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16) 个周期。3、 纵行(族)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除(17) 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共有(18) 个纵行,(19) 个族。4、 每一格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格均包含元素的(20) 、(21) 、(22) (23) 等内容。专题七: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与化合价一、 化学式1、 化学式的定义

16、用(1) 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2) 的式子叫做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又叫(3) 。2、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1) 宏观意义:表示(4) ;表示该物质的(5) 。(2) 微观意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还能:表示该物质的(6) ;表示该物质的(7) 。3、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8) 的,其组成是通过(9) 测定出来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10) 的结果,还可以根据成分元素的(11) 来推求元素原子的个数比。(1) 单质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如(12) 。双原子构成的分子:如(13) 。(2) 化合物的化学式首先要确定元素,然后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写化学式。运用化

17、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根据是:(14) ;(15) 。写法:写出组成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的符号,正价的写在(16) 边,负价的写在(17) 边;求两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18) ;求各元素的原子数:原子数=(19) ;把原子数写在(20) ,即得化学式;检查化学式:化学式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必须等于(21) 。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二、 化合价1、 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2、 化合价有(22) 价和(23) 。(1) 氧元素通常显(24) 价。(2) 氢元素通常显(25) 价。(3)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26)

18、 价,非金属元素显(27) 价。(4) 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3、 化合价规则: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28) 。4、 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29) ,这是因为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30) 时表示出来的一种性质。5、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是在各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31) 标出化合价,一般把“+”或“-”写在(32) ,价数写在(33) 。6、 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计算某元素的化合价。同样,运用化合价知识,可以正确地书写化学式。三、 相对分子质量1、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34) 的总和。

19、可见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以(35) 作标准进行比较而得到的相对质量。2、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36) 的乘积之比,即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之比。3、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37) 。专题八: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一、 质量守恒定律1、 内容:参加(1) 的各物质的(2)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3) 。2、 适用范围:只有(4) 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3、 微观解释: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5) ;原子的(6) 不变,(7) 不变,(8) 不变。二、 化学方程式1、 定义:用(9)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

20、、 意义:(1) 质的方面:(10) 、(11) 及反应条件。(2) 量的方面:宏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12) 比。微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13) 比。三、 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一要以(14) 为基础,二要遵守(15) 定律。四、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16) (17) 化学方程式 标明化学反应的(18) ,表明产物的(19) 把短线改为“(20) ” 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二查是否配平,三查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四查反应条件是否标明。五、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21) ,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

21、各种原子的(22) 和(23) 都相同,这个过程叫做配平。正确地方程式应该是配平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24) 连接,这要著名化学反应发生的(25) 。如果(26) 中无气体,(27) 中有气体,在(28) 的气体符号(29) 边要注(30) 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中没有固体,生成物中有(31) ,则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的右边要注(32) 号。专题九: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一、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利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才能进行计算。每个化学方程式各物质间都有固定的(1) ,根据反应中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来计算另一种(2) 或(3) 的质量。如在2H2+O2 点燃 2H

22、2O反应中,(4) 份质量的氢气与(5)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6) 份质量的水,这三种物质之间的质量之比为(7) 。二、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主要是:(1)设:(8) ;(2)写:(9) ;(3)摆:(10) ;(4)列:(11) ;(5)解:(12) ;(6)答:(13) 。专题十:金刚石、石墨和C60一、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1、 碳单质存在形式主要有(1) 和(2) 。无定形碳有木炭、(3) 、(4) 和(5) 等,无定形碳属于(6)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由于它们的(7) 不同,导致它们在(8) 上存在很大差异。2、 纯净的金刚石是(9) 的固体,(10

23、) 是其最重要的物理性质,利用这一性质,金刚石可做玻璃刀或安装到砖头上;金刚石还可以作装饰品。3、 石墨具有(11) 等物理性质,对应的用途有(12) 、作(13) 、作(14) 。4、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15) 性,利用这种性质,木炭可以去除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消毒剂。二、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16) 。2、 碳在点燃条件下可以跟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具有(17) 性。3、 在较高温度下碳能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里的氧,具有(18) 性。碳与CuO反应:(19) ;碳与CO2反应:(20) (填化学方程式)。专题十一: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 二氧化碳1

24、、 CO2性质(1) 物理性质颜色:(1) ,气味:(2) ,密度:比空气(3) ,溶解性:(4) ,固体的CO2叫(5) ,易(6) 。(2) 化学性质CO2与水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 。CO2与石灰水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9)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 。2、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 用途主要表现在:(11) 、(12) 、化工原料、(13) 。其中CO2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一般情况下CO2不(14) ,也不(15) ,且密度(16) 。(2)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能像温室的(17) 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

25、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18)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19) 、(20) 、(21) 、(22) 等。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两极的(23) ,使(24) 。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缓解措施: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二、 一氧化碳1、 物理性质颜色:(25) ,气味:(26) ,溶解性:(27) ,密度:比空气(28) 。2、 化学性质(1) 可燃性纯净的CO在空气中点燃时,能产生(29) 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0) 。(2) 还原性 CO还原CuO反应的化学

26、方程式为:(31) 。(3) 剧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32) 结合,从而使(33) ,造成生物体缺氧,甚至危及生命。3、 用途 因CO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34) ;CO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35) 。专题十二: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一、 燃烧的条件1、 燃烧可燃物与(1) 发生的一种(2) 的(3) 的氧化还原。2、 燃烧的条件(1) (4) ;(2) (5) (或(6) );(3)达到燃烧所需的(7) (也叫(8) )。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 原理:破坏(9) 的条件,使(10) 停止。2、 方法:(1)清除(11) 或使(12) 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13) (或(14)

27、 );(3)使温度降低到(15) 以下。三、 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16) 而引起爆炸。2、 影响可燃物燃烧程度的因素(1) (17) ;(2) 可燃物与氧气的(18) 越大,燃烧越剧烈;(3) 氧气的(19) 越大,燃烧越剧烈。3、 常用灭火器名称和适用范围(举两例)(20) :(21) ;(22) :(23) ;(24) :(25) 。在(26) 、(27) 、(28) 和(29) 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专题十三:化学与能源一、 燃烧和热量1、 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

28、(1) 、(2) 和(3) ,它们属于(4) 能源。(1) 煤主要含有(5) 元素,还含有少量(6) 等元素,是(7) 和(8) 组成的混合物。(2) 石油主要含有(9) 两种元素。(3)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10)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在化学反应中有的会(11) 热量,称为(12) ,有的会(13) 热量,称为(14) 。(2) 燃料的充分燃烧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15) ;二是(16) 。二、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1) 煤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17) 和(18) ,它们是形

29、成酸雨的主要气体。(2) 汽车燃料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19) 、(20) 、(21) 、(22) 等。(3) 使用乙醇汽油作车用燃料的优点:节约(23) ;减少(24) ;促进农业生产,带动农业发展。2、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1) 乙醇。化学式:(25) ,俗称(26) ,由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得到,属于(27) 能源。(2) 氢气。氢气被认为是(28) 的燃料,具有(29) 、(30) 、(31) 等优点,虽然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3) 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有(32) 、(33 ) 、(34) 、(35) 和(36) 等

30、。 专题十四: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金属的化学性质1、 与O2反应Al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 ;Mg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Fe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2、 与酸溶液反应Mg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Al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 ;Fe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 。3、 与某些盐溶液反应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 ;Al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 ;Cu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9) 。二、 金属活动性顺序1、 金属活动性顺序(11) 。2、 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

31、越(12) 。3、 两个重要的应用(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13) 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14) 的金属能把位于(15) 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专题十五: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的保护一、 金属材料1、 金属的物理共性大多数金属呈(1) 色,常温下为(2) 体,具有良好的(3) 性、(4) 性和(5) 性,但铜呈(6) 色,金呈(7) 色,常温下汞是(9) 体。2、 合金(1) 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9) 或(10) ,制得的具有(11) 特征的物质。(2) 物质特性:其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它们的纯金

32、属(12) ,抗腐蚀性(13) 。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 铁的冶炼(1) 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如右图所示)a、 现象:(14) 色的氧化铁粉末变为(15) 色,澄清的石灰水(16) ,导管口有(17) 色火焰产生。b、注意事项1、 操作步骤:实验开始先(18) 后加热,实验完毕先(19) 后(20) 。2、 尾气处理:排放的尾气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应用(21) 或(22) 法处理。(2) 炼铁过程a、 原料:(23) 、(24) 、(25) 、空气。b、 主要的反应:(26) 。2、 金属资源的保护(1) 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为:铁与(27) 、(28) 直接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属于(

33、29) 氧化。(2) 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除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外,常采用(30) 、(31) 等方法。(3)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a、防止金属(32) ,b、(33) ,c、(34) ,d、(35) 。专题十六:溶液的形成、溶解度一、 溶液1、 溶液(1) 特征:具有(1) 性、(2) 性,属于(3) 物。(2) 组成:溶质:(4) 的物质。溶质可以是(5) 。 溶剂:(6) 的物质。(7) 是最常用的溶剂,(8) 和(9) 也可以做溶剂。(3)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10) + (11)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12) 。2、 乳化现象油脂难溶于水,但假如洗涤剂后能够使

34、油脂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较为稳定的乳浊液。上述过程中,洗涤剂起到了(13) 作用。二、 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14) 热量。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15) 热量。 扩散吸热 水合放热时,溶液温度(16) 。 扩散吸热 = 水合放热时,溶液温度(17) 。 扩散吸热 水合放热时,溶液温度(18) 。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在(19) 下,向(20)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21) 时所得到的溶液。(2) 不饱和溶液:在(22) 下,向(23) 里加入某溶质,当溶质(24) 的溶液。(3) 二者转化的条件和方法: (25) 溶质、(26) 、(27)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28) 溶剂或(29) 2、 浓溶液和稀溶液(1) 浓溶液: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30) 的溶液。(2) 稀溶液: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31) 的溶液。四、 溶解度1、 固体的溶解度(1) 概念:在(32) 下,某固体物质在(33) 溶剂里达到(34) 时所溶解的质量。(2) 溶解性与溶解度(S)的关系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20C)(35) (36)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