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61.50KB ,
资源ID:7659104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6591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语文061.doc)为本站上传会员【xrp****6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高三语文061.doc

1、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期数: 05 12 YWG3 061学科:语文 年级:高三 编稿老师:冯银江 审稿老师:潘晓娟 同步教学信息训练 篇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语文第一轮高考复习暨会考复习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重点篇章语段训练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3题。 夜缒而出,见泰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部?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而利晋,

2、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越国以鄙(边邑)远C行李之往来,共(同“供”,供给)其乏困D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以为得之矣3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等到他

3、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B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C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地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他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D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二、阅读勾践灭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国之父兄请曰:“昔

4、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1为下列各句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义项。 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A 时节 B气

5、节 C节制 D古乐器 请姑无庸战( ) A受雇佣 B平庸 C难道 D用 乃致其众而誓之( ) A招引 B送达 C精密 D到 欲其旅进旅退( ) A军队 B旅行 C俱,共同 D寄居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是( )。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乃致其众而誓之 而患其众之不足也A“其”与“其”相同,“而”与“而”也相同B“其”与“其”相同,“而”与“而”不相同C“其”与“其”不同,“而”与“而”相同D“其”与“其”不同,“而”与“而”不同3给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译文。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译文:A前进不用下命令,后退就知道无耻;像这样,就会有合于国家

6、规定的刑罚。B进攻不用下命令,撤退就不知道耻辱;好像这样,才会有普通的刑罚。C进攻时不服从命令,撤退就知道无羞耻;好像只有这样,才会有刑罚。D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而无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译文:A您就想着报父母的仇恨,我就想着报君王的仇恨,他们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B儿子就想着为父母报仇,我就想着为君王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C儿子就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就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D您就想着报父母的仇恨,做臣下的就想着报君王的仇恨,他们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

7、译文:A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B像这样的寡人,知道什么是平安和耻辱吗?请姑且不打平庸之战了。C像我这样的人,哪里知道耻辱在哪里?请姑姑不用打仗了。D好像我的人,哪里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4下面是对本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段为越国伐吴前的战前总动员。国之父兄的一请再请,说明了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已见成效。越国经过勾践的躬亲治理,已国富民裕兵强,他们迫切请求勾践能批准伐吴,以雪奇耻大辱。B尽管国之父兄一请再请,但勾践却一直在担忧着:一忧民心不齐,二忧兵士不敢勇杀敌,三忧罚赏不明。因此,他辞曰。C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8、民俱有三年之食”,勾践认为时机已成熟,国之父兄一请曰,他立即爽快地答应了,并且马上召集部下宣誓,誓与吴国决一雌雄。D勾践在召集部下宣誓时说:他不担忧自己部队的兵士多少,而担忧兵士们思想行动缺乏耻辱心;他不赞成个人英雄的逞能行为,他认为兵士们要听从指挥,同进同退,前进时想到会有奖赏,后退时想到会受刑罚。三、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完成17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

9、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又称 ,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 的策略和言论。2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的确。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偏私。C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地。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讽刺,挖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忌不自信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

11、B父利其然也 C闻寡人之耳者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5与“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吾不能将十万之众受制于人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6下列各句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吾孰与徐公美我同徐公比,谁漂亮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C忌不自信邹忌自己还不十分相信妻子的话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7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C文中邹忌妻

12、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四、阅读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回答l4题。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今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

13、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日:“然。”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臣衰,窃爱怜之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A两个“窃”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也相同 B两个“窃”字的意思不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也不同 C两个“窃”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不同 D两个“窃”字的意思不同,两个“子”字的意思相同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窃爱怜之 父母之爱子 持其踵为之泣 祭祀必祝之 A句

14、相同,句不同 B句不同句相同 C句不同,句也不同 D句相同,句也相同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父母之爱子女,为之计深远。 D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4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左师公请求太后,让其子孙补黑衣之数,其目的是以此为话题,委婉功谏太后。 B左师触龙认为赵太后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 C左师触龙认为,为子女作长远打算才是真正地爱护自己的子女。 D燕后远嫁,赵后思念她,每次祭扫时,赵后必为她祈祷,保佑她不被送回来。左师认为这才是真正为子女作长远打算。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召公

15、谏厉王弭谤国语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16、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1文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召 传 悖 隰Asho chun bi xBzho chun b xCzho chun bi xinDsho chun b xin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道路以目 目:名词作动词用,相视,使眼色。B是障之也 障:名词作动词用,阻挡,堵住。C亲戚补察 补:动词,弥补。D耆艾修之 修:动词,学习。3比较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告,则杀之 道路以目B乃不敢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C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D民亦如之 耆艾修之4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17、( )A百工作谏 百工:从事各种工艺的人。B庶人传语 庶人:一般平民。C近臣尽规 近臣:常在君王左右之臣。D亲戚补察 亲戚:古指除父母以外的亲属。5对下面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川壅而溃 史献书A河流阻塞而决口 史官进献记载史实的书籍B河流阻塞而决口 史官进献书信C河水暴涨河堤决口 外史进献史籍D河水暴涨河堤决口 史官进献记载史实的书籍6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基本不变的一组是( )A道路以目 亲戚补察B瞽史教诲 王斟酌焉C犹土之有山川 财用于是乎出D口之宣言也 所以阜财用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7是以事行而不悖( )A因此做事才不会违背常理 B于是事情顺利而不会受挫折C于是做事才不

18、会受挫折 D因此事情顺利而不会背离轨道8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A你封住他们的嘴,他们还能活多久呢?B如果堵住他们的嘴,他们还能活多久呢?C如果堵住他们的嘴,那又有几个人支持你呢?D你封住他们的嘴,那又能封几天呢?9下列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议论性的文字选自国语,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B周厉王不听召公劝告,终至流放,说明了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重要。C召公说了如此一大段话,正表明了他的忠心耿耿。D这篇文章再次说明百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君王须要顺从民意。参考答案一、1B 2A 3D二、1C D A C 2D 3D C A 4C 三、1国策 刘向 策士谋臣 2D(“刺”为“指责”“斥责”

19、之意) 3A(A句中,“美丽”古今意义相同;B句“明日”为“第二天”,可以指任何时间开始的第二天,现代汉语则是指从今天之后的第二天;C句“自信”是“信自的”的倒装,宾语前置,现代汉语不用;D句“地方”是复合词,意思是“土地纵横”,现代汉语是指和中央国家机构相对的地方组织。) 4B (例句和B句都是意动用法;A句是名词用作动词,“穿衣服”,C句是使动用法,使闻,D句是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5C (例句和C句中的“于”都是介词,“比”的意思。A句中的“于”是“在”的意思; B句中的“于”表被动;D句中的“于”是介词,“向”的意思) 6C(“自信”是“信自”,翻译时应注意这个句子宾语前置的特点

20、。) 7A(概括不全面,除了邹忌讽谏的故事,还有齐王纳谏的故事。)四、1C 2B 3A 4B五、1A 2D(修:修身养心) 3B(A、以:把;以:用;B、乃:于是;C、于:因为;于:到;D、之:这样;之:指代它;) 4D(“亲戚”中的“亲”是指父母双亲) 5A6B(A、C、D中的加点字是两个字。) 7A 8C 9A(是叙事性文字。)译文周厉王十分残暴,国人都指责他。召公告诉他说:“人民已不能忍受你的政令!”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监察指责自己的人,一有告发,便遭杀戮。国人再没有敢议论的,而在路上相遇,也只有用目光来示意。厉王大喜,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臣民的指责,现在他们竟不敢说话了

21、。”召公说:“这是堵住他们的口。堵塞民众的口,危害甚于堵塞河川。河川壅塞而溃决,伤害的人一定很多。堵塞民口的危害也是这样。所以,治水的人应该排除淤塞,让它畅通;治理民众的人应该开导他们,让他们讲出意见。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命令从公卿到列士献上讽谏的诗篇,乐官献上民间的歌谣,史官献上记录古代政治得失的史籍,少师献上劝谏的格言,让瞍歌唱公卿列士所献的诗,让矇吟诵管理各种工匠的百工对天子的意见,平民把对政事的意见传给天子,让左右的臣子尽力规劝,令宗室姻亲之臣察补政事的失误,使乐官和太史提供教诲,让元老重臣对各种问题加以归纳整理,提出意见,最后由天子斟酌,因此,政事畅通无阻,不悖情理。人民有嘴,犹如大地上有山川,财富由此而出;又好像那农田有沟渠,衣食由此而生。人民口中发表意见,政事的好坏方能反映出来。国家实行好的政令,对不好的加以防范,以此增加财用衣食。人民心里考虑,而后口中议论,正确的就实行它,怎么可以堵塞民口呢?如果堵塞他们的口,又能维持多久呢?”厉王不听,从此,国人没有一个敢有所议论。三年之后,厉王被放逐到了彘地。7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