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目语文课题(课时) 日课型新授主备17班级姓名组名/层次家长签字教学目标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2、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名言积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艺海拾贝】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请同学们从生平、代表作品、人生追求等方面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整理在课本
2、上。 【快乐学习】一、朗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1、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上符号。2、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日3、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4、分组朗读全文二、感知文义(小组合作,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合作、探讨:1、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是为什么?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一转,说起来“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三、作业:练习册上的基础知识。反馈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