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幼兒特殊教育導論,黃 光 明,1/24,幼兒特殊教育定義,為何不用特殊幼兒教育、,智能不足人本思想,身心障礙定義與類別,資賦優異定義,特殊幼兒分類,分類(標記)正負面作用,常態分配與個別差異,幼兒特殊教育歷史源流,幼兒特殊教育末來發展趨勢,2/24,、意 義,幼兒特殊教育,(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學前特殊教育,(pre
2、school special education),3/24,早期療育(early intervention),泛指06歲身心障礙幼兒,因生理或心理之顯著障礙,致需特殊教育與相關特殊教育服務办法之協助者醫療、教育稱之,其中早期療育更強調早期預防,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4/24,發展遲緩(development delay),指幼兒在生理、認知、語言溝通、社會情緒/心裡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異常或預期會有發展異常之情形,5/24,二、為何不用特殊幼兒教育、智能不足人本思想,6/24,三、身心障礙係指因生理或心理之顯著障礙,致需特殊教育和相關特殊教育服務、办法之協助者,包含智能障礙、視覺、聽覺、
3、語言、肢體、身體病弱,、,嚴重情緒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症、其它顯著障礙(特教法第三條),7/24,四、資賦優異係指在以下領域中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包含普通智能、學術性向、藝術才能、創造能力、領導能力、其它特殊才能,8/24,五、特殊幼兒分類:,(1)概括式(KirkGallagher),1.心智偏異,2.感覺障礙,3.溝通障礙,4.行為異常,5.多重與重度障礙,(2)細分法(美94-142公法,我國特教法),9/24,6歲前幼兒,無法確定其障礙類別者律稱為發展遲緩兒,學障是獨立於早期智障之外障礙類別,其鑑定基準有二,一為智力正常,二為個體之內在能力有明顯差距(discrepanc
4、y)學前階段特殊教育障礙類別中發展遲緩包含學習障礙,10/24,六、標記(分類),正面作用,提供撥給教育經費基礎,便於專業人員間溝通,提供處遇指標,便於制订法令,11/24,負面作用,造成當事人永久性心裡創傷,可能因標記而受到拒斥,與教育並無關連姓,若錯誤診斷,具潛在危險性,不利於兒童自我概念發展,12/24,怎样減低標記,作用:,1.改進分類系統,2.防止心理測驗濫用,3.改進鑑定方法,4.鑑定與安置需符合Due Process,13/24,七、常態分配與個別差異,常態分配:指在正常狀態下個體一些屬性,包含身高、體重、智力在數量分布上皆呈現兩極端佔少數,中間部分佔多數分布情形,14/24,個
5、別差異,個體間差異:指個體與個體之,間差異現象,個體內差異:指單一個體內在,能力差異狀況,15/24,八、幼兒特殊教育歷史源流,牛頓說:假如我看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特教先驅者貢獻,如,蒙特梭利(Montessori)及伊達(Itard)西根(Seguin)對幼兒特教貢獻良多。,16/24,另外,幼兒特殊教育發展更是深受法令影響,1968年90-538公法,障礙兒童早期教育支持法案,規定嬰幼兒服務模式有三:,家庭模式,中心模式,家庭與中心結合模式,17/24,1997年美國障礙者教育法案(IDEA)規定:,免費而適性公立教育,(free appropriate public ed
6、ucation),零拒絕(zero-reject),最少限制環境,(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s),融合(inclusion),父母參與(parental involvement),18/24,個別化教育計畫,(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IEP),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individualized family service,program;IFSP),轉銜服務(transition services,),19/24,我國特殊教育發展歷史(約百年),與其它各國大致相同,特殊教育也是從盲聾兒童開始,在逐漸擴及其它各類別,早期
7、特殊教育機構,多因人道主義由私人開創,再由政府立法,進一步保障特殊兒童受教育權利,20/24,幼兒特殊教育法令,幼稚教育法、特殊教育法,兒童及少年福利法、身心障礙者保,護法,21/24,另外,特教經費在中央預算不得少於3,地方不得低於5,師資培育由特教系、幼教系、幼保系開設模組課程(特殊幼兒診斷與評估、個別化服務方案、感覺統合、幼兒行為改變技術、遊戲治療、藝術治療、特殊幼兒教材教法、幼兒多元文化教育、融合教育、教保實習)培養,22/24,九、幼兒特教未來發展趨勢,全方面向下延伸特殊教育,以家庭為中心服務方式,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擬定與執行,重視生態環境原因,不做障礙分類安置,23/24,強調轉銜服務主要性,以幼托整合為基礎正常化融合教育目標,保障父母參與機會,利用最新科技豐富教學,教育專業團隊合作,以司法促進學前特教改革,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