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磐石市三棚中学八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课 题
编 者
单 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读;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过程与方法: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教育学生知识就在生活中,学会储存和学习对自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
教学难点:七大洲的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教学关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关系。
课时安排
2、一课时
课 件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过程
设计意图
批 注
课前复习
展示课件: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五带的分界线。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中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是谁?世界上第一个登上太空的是谁?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惊讶?
生:中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是中国的宇航员杨利伟,世界第一个登上太空的是原苏联的宇行员加加林。他们惊讶于地球如此美丽,有那么多水,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看上去更像水球。
师:从地球上看,地球的表面
3、是陆地和海洋,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教者板书:第一节 大洋和大洲)首先我们来学习地球?水球?(板书:一、地球?水球?)
承上启下
新 授
展示课件
一、地球?水球?
1.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并结合课文自学。
从而得出‘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的结论。
2.从 ‘水半球和陆半球’图,了解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面积的关系,从而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分布在南半球的结论。教
4、者强调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
过渡:地球表面的水体把陆地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同样,这些陆
块也把地球表面的水体分成大小不等的海洋。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大洲和大洋。
二、大洲和大洋
1.大陆、岛屿、半岛、大洋、海、海峡
阅读‘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图,自学上述地理名词的意义,同时了解我国第一大岛和第二大岛,并把大陆、岛屿和半岛,洋和海进行区别。
2.教师讲授:什么是大洲。
学生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自学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3.练一练快速说出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并按口诀记忆。
4.分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
2)主要位于西半球
5、的大洲?
3)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4)全部或大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5)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6)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7)全在东半球基本上位于热带的大洲?
8)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9)没有热带地区的大洲?
10)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
分组讨论下列各题:
11)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洋?
12)全部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洋?
13)赤道穿过的大洋?
14)赤道不穿过、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
15)被五个大洲环绕的大洋?
16)只濒临两个大洋的大洲?
17)完全在南半球、四周被三大洋所环绕的大洲?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及其它
6、们的分布。那么七大洲间的界限是什么?
5.读图,学习各大洲间的分界。
三.练习:1.见课件 2.练习“一笔画世界”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
力,从而获取信息的能
力。
帮助学生熟悉地图
并学会运用地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自学能力
加深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和位置的印象。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图文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调动兴趣,培养地理素质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内容,有哪些收获?由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 地球?水球?
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二、 七大洲和四大洋
1、大陆、岛屿、半岛、大洋、海、海峡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教学反思
教案制作日期:[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