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课标依据掌握基本事实:两边及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一、教材分析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要素和性质、全等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它与前面学习的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及后面将要学习的三角形全等的(“SAS”、“ASA”、“AAS”)判别方法作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核心内容,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二、学情分析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的活动,通过拼图、折纸等方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
2、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享受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教学难点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五、教法学法 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
3、习课题,层层深入、互动交流,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他们都能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知识回顾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SSS”的内容是什么?二、探求新知1.多媒体出示探究3: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教帅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再让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根据前面的操作,鼓励学生用
4、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规律: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三、新知运用例2,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明确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四、再探新知出示思考: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让学生模仿前面的探究方法,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五、练习巩固六、小结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自由表述,其他学生补充,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提升本节课的学习兴趣问题驱动,探究学习新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归纳、升华分层作业布置,加深巩固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提升教科书第39页,练习1、2七、作业 1、课本43页: 2 、3 、10题;2、学案32页:1、2、3、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