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诵读课,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脉,积累有效的词语。2根据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受,对生命的感悟。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与表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梳理结构,品析语言,了解散文的特点与写作手法。2利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相结合,将课文情境和生活紧密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生活情境,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2. 体会生命的美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好好把握生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如何
2、写景状物,品味揣摩语句,感悟到生命的真谛。难点:理解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切实地感受课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陶渊明用菊花表达辞官归隐的情怀,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周敦颐用莲花表达高洁的品质,写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句子;那宗璞对紫藤萝有何情感呢?一起读文章感受吧。(二)感知学习(学习前温故一下上节课讲到的背景知识)1师生同读:感受一下文章的内容,品味一下文章的语言。2默读后,分组讨论: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叙写文章的?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课文分层,线索为:以紫藤萝花为线索。一(16段):赏花写作者看见的一树茂盛的紫藤萝。二(79
3、段):忆花写作者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喜悦。三(1011段):悟花写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3. 面对“开得这样盛的紫藤萝”,作者的感情怎样变化? 赏花前:焦虑、悲痛 赏花时:宁静、喜悦 赏花后:感悟、振作(三)内容探究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2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会有这样的感情变化,对生命又有这样的感悟呢?3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师引导学生回答:1 (1)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展开描写的 先写花瀑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
4、生长。再写花穗: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最后写花朵: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2) 作者从花形、花态、花色、花味四个方面描写。 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色:一片辉煌的紫色。深深浅浅的紫。 味: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2联系到作者及背景介绍。从作者的写作背景中寻找答案。一方面,联系写作时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另一方面,还应注意文中“生死谜、手足情”的含义写作此文时作者的小弟弟
5、身患绝症。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作者徘徊于庭院中,见到一树如瀑的藤萝花,睹物释怀,写下了这篇感悟生命意义的美文,并从紫藤萝的盛开与衰败中领悟了人生哲理。3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四)语言探究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1画出你最欣赏的佳句,按 “我欣赏的佳句是,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的句式表达。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择要点引导点拨。举例:“花朵儿一串
6、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用拟人手法写出花的童稚般的欢乐,描绘神态,突出它们生命的盎然勃发,让人感觉花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笑嬉闹。用“推、挤”两个动词描述出藤萝花生长繁盛的样子,后面的“好不活泼热闹”写出花的可爱。(五)写法探究1教师导语并设计问题:紫藤萝瀑布中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我们来共同品析它们在文中起到的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首尾呼应,采用插叙、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及多种修辞方法等,在写景状物中水到渠成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六)活动学习1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最好,请你仿写几句。2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3同学交流: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收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七)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的作者对生命的感悟。2.仔细观察生活,选取生活中的某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一篇小短文。(八)板书设计 情感 一(16段):赏花 焦虑、悲痛紫藤萝瀑布 二(79段):忆花 宁静、喜悦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 三(1011段):悟花 感悟、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