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会写简单的调查报告.3.会用数据描述现实世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感受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从中体会节水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教学重难点】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难点: 进行统计调查,完成统计报告.【导学过程】【知识回顾】1.常见的统计有 、 、 、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一般步骤:通过调
2、查收集数据;制作 来描述数据;观察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情境引入】通过大量图片引入【新知探究】探究一、根据课本P153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请给短文配上合适的统计图形,直观的表示地球上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用扇形统计图描述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如下:2.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淡水资源总量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2008年我国是否属于可能发生“水危机”的行列?提示:用水量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量。2008年工业用水量为140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为3664亿立方米,生活用水729亿立方米。中国年水资源总量
3、为2.75 104 亿立方米.3. 由表“20002008年全国用水量”可知,全国生活用水量逐年上升若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描出表中各对值所对应的点,其中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年用水量(如图),可以发现这些散点近似落在某条直线上.(见课本P154)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用水量 577 601 616 631 651 675 694 710 729 (1)如果用靠近尽可能多散点的直线来表示用水量的这种发展趋势,你能试着在图中上作出这条直线吗?(2)根据所作直线,估计2009年和2010年的全国生活用水量,并和自己查阅的这两年
4、实际用水量进行比较你的估计准确吗?为什么?探究二、进行统计调查,完成统计报告。请以小组为单位,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统计调查活动,并完成一篇调查报告1给出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问卷,调查方法2用表格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用直方图描述数据,并分析数据中蕴含的信息3计算或估计全校同学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的平均数,并与全国人均月生活用水量比较4结合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谈谈节约用水的意义,以及节约用水如何从我做起请以小组为单位,以“家庭人均日用水量”为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统计调查活动,并完成一篇调查报告。下面是某同学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各自家庭的人均日用水量(单位:
5、升)42 50 48 42 35 38 39 40 51 47 52 50 42 43 47 52 48 54 55 52 38 42 60 52 41 46 35 47 53 48 52 47 50 49 57 43 40 44 52 50 49 37 46 42 62 58 46 48 39 60请根据以上数据绘制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人均日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小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 50 升
6、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 (4)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0升,按全班50人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可节约用水多少吨?全国按12亿人口计算,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50升的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1个人多长时间的生活用水? 解:列频数分布表: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日均用水量()划 记频数合 计根据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得到:(1)家庭人均日用水量在大于 小于 的范围内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内的家庭共有 家,占全班家庭的 。(2) 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的小组有_个家庭,占全班的 ;最少的小组有_个家庭占全班的 。(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 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 50 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 用水标准。 (4)全班一年可节约水: 可供1个人生活 年全国一年可节约水: 可供1个人生活 年。总结:通过课题学习,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随堂练习】 1.近年来,我国湖泊水面面积已缩小了.洞庭湖在1949年的年间湖区面积已减少了,平均每年减少,容量共减少,平均每年减少.如果按此速度发展,现有容量为的洞庭湖将会在 年内消失2.课本P160第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