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时安排 11课时1.1 不等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 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2.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列不等式,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教学重点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题意列出不等式.教学方法讨论探索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导入:我们学过等式,知道利用等式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同时,我们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关系同样可以解决实际问
2、题.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不等关系,以及不等关系的应用.二.新课讲授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不等关系的例子。(身高,天平,走路速度等)2、不等式概念的引入课本P2图片(1.1 )注意:一个是正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另一个是了解“不大于”“不小于”等词的含意.“不大于”就是等于或小于,“不小于”就是等于或大于。解答过程参照课本做一做课本P4图片(1.1 B)解答:设这棵树至少生长x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 m,得 3x+5240。议一议观察由上述问题得到的关系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3、不等式的定义: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4、例题.用不等式表示(1)a是正数; (2)a是负数; (3)a与6的和小于5; (4)x与2的差小于1;(5)x的4倍大于7; (6)y的一半小于3.三.练习1、课本P5随堂练习 2、补充练习当x=2时,不等式x+34成立吗?当x=1.5时,成立吗?当x=1呢?四.课时小结能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特别要注意“不大于”,“不小于”等词语的理解.五.课后作业 P5习题1.1 1 3 六.活动与探究a,b两个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用“”或“”号填空:(1)a_b; (2)|a|_|b|; (3)a+b_0;(4)ab_0; (5)a+b_ab; (6)ab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