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说课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本节内容为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第一课时角的表示与度量。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点、射线的定义及对角的概念已有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作用。2、教学内容及教材处理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认识角的意义,了解角的表示方法及掌握角的不同单位的转换。在教学安排上通过生活中角的图形例子引入,进而由直观到抽象出角的数学图形,然后引导学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归纳出角的定义。对比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学会表示各种不同的角。在角的单位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熟知的时钟的时、分、秒的转
2、换帮助学生认识度、分、秒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转换。3、教学目标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经验,按照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的要求,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及表示方法,并在图形中认识角、熟悉角的表示方法,并了解角的度量单位以及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过程,培养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角的定义、表示法及角的度量单位。难点:角的表示方法的选择与角的单位转换。教学重点的呈现:由直观到抽象,
3、简单到复杂,逐步突出重点。教学难点的突破:运用对比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二、教法分析1、教学思想本节课贯彻有效教学的思想,采用对比启发式教学。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注重提供直观素材,各环节循序渐进展现。通过对比启发使学生或取知识经验。2、教学策略针对我校初一年级基础薄弱,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本节课在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下注重引导启发相结合,注重讲解与训练相结合。教学中加强课堂指导和交流反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三、教学过程(一)角的定义1、举出生活中角的例子师生共同举出一些有关角的实例:钟表的指针、剪子等,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从生活中引入角,让学生易于理解,开拓思维。 )2、试描述什么
4、是角?(让学生讲讲印象中的角的样子,有助与下一步的概括。)3、引导归纳(1)静态角让学生动手画画角,并提问角由那些部分构成?引导学生尝试概括,师生共同总结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这个公共端点叫角的顶点,两点射线叫角的两条边。(2)动态角利用图形的动态效果或圆规演示,引导学生概括动态角的定义。角也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让学生认识角的本质特征:角不仅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更重要的是两条射线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注意角的两边是射线 ,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同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关注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归纳中培养概括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明确角的内涵与
5、外延.更深刻的理解角的概念。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二)角的表示方法1、从直观图形引出角的表示方法 A OB、 角的表示方法:(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顶点字母在中间,或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当顶点只有一个角时)AOB、O、BOA(2)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3)用数字表示:1、22、提问:你能在下图中,把所有的角表示出来吗?ABOC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注意让学生比较几种不同表示法的优劣。(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明确这几种表示法的优劣性,加深印象,避免犯错。教师进行适当指导。)(三)角的度量单位既然角的大小不同,我们怎样才能精确的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单位又是什么呢?角的度量单位
6、:度、分、秒. 1度角的定义,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 1的60分之一为1分,记作“1”,即1601的60分之一为1秒,记作“1”,即1601=60 =3600 例1:5 ; 38.15; 36= 3815例2:把一个周角7等分后,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解:36075126用等式演示计算过程,强调进位与退位,使学生更清楚计算过程。(给学生渗透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数形结合-用数字来精确表达角的大小。在进位与退位的讲解中,注意与时间的分、秒、时对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培养他们的类比思想。)(四)练习:6时整,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的角?8是呢?8时30分呢?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些知识有什么联系?有哪些应用?(六)板书设计: 角的定义1、 静态的角2、 动态的角角的表示例题角的单位转换度“ ”分“”秒“”1的60分之一为1分,记作“1”,即1601的60分之一为1秒,记作“1”,即1601=60 =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