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中飞行的动物课 题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备课日期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教学重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教学难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以探究活动为本节内容的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归纳,回顾旧知识,教师自制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用具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视频观察鸟类的飞行、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FLASH动画鸟类的双重呼吸、鸟纲
2、的特点、蝗虫的形态、结构等。课时安排两课时板书设计: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1. 鸟类适宜飞行的特点:身体流线型,前肢变成翼,有羽毛,胸骨和胸肌发达,有气囊,消化能力强等。2. 节肢动物:蜘蛛、蜈蚣、虾和蟹,昆虫(有翅和三对足,能飞行)等,体表有外骨骼(保护支持体内器官,防止体内水分散失),足和触角分节。3. 两栖动物:青蛙、蟾蜍等,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教 学 内 容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鸟1、认识各种鸟类及与环境适应的特点出示图片;创设情景,提出探究的问题。2、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每位同学画出自己最熟悉的鸟的外形,推测它适于飞
3、行的形态特点,实物投影,互相交流。2、折叠飞机扔向空中,感受形状的改变使纸飞翔要克服的空气阻力减少,以此联想飞机的外形适于的特点。3、探究过程: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作出假设制定计划结论: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1、点拨、适时鼓励。2、提示学生由纸飞机联想到飞机的外形能减少空气的阴力。3、引导学生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巡视、组织小组间的计划交流、完善探究计划、实施计划、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昆虫1、观察几种昆虫的翅,思考:昆虫的翅与鸟的翼是不同的,但就飞行来说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2、观察蝗虫图片:身体分为几部1、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昆虫的翅和鸟的翼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2、出示FLASH动画,提出探究的问题。3、出示各种节肢动物的图片。其他环境中的动物列举实例并认识到: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补充、强调: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