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城固县柳林初中 范宏伟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本文的写作背景及“铭”这一文体的特点;2、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托物言志的特点;3.积累文言实词虚词;4.背诵并翻译课文;5、学习作者不慕虚荣、保持高尚道德情操的精神和安贫乐道的情趣;6、培养纯洁品格,树立正确荣辱观;教学重难点:1、了解“铭”这一文体的特点;2、背诵并翻译课文;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在朗读中欣赏、领悟;2、自主学习:展示交流预习成果;3、;练习法: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由“对联识名人”导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2.简介作者及题解。3.检查预习:辨音识字德馨() 苔痕( ) 案牍( ) 鸿儒( ) 西蜀( ) 调( )素琴 何陋( )之有二、 初读课文,掌握节奏;(掌握诵读技巧)1、速读全文并圈出本文韵脚是什么?所押的韵是什么?2、划出朗读的节奏。三、诵读课文,学生互译;(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再读课文圈出你文中不熟悉的字词和句子,提交全班讨论,看谁提的问题数量多而质量高!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2、找出文中的对偶句:3、翻译句子:四、品读课文,理解内涵;(多角度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1、作者是怎么引出陋室的?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中心句是哪句?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从文中哪
3、些方面看得出来?4、诸葛、子云分别是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作用?5、“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为什么只引用下句?6、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7、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五、拓展延伸:(提升品位)学完陋室铭之后,你的同桌传来一个纸条给你内容入下,针对他的这种思想,你将怎样劝告他.新陋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则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行,自习说闲话,上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六、小结全文七、当堂检测:(出示练习)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表明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表明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 八、背诵全文(看图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