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节选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疏通一二段文意。 2、分析大学主体“三纲”“八目”。【知识铺垫】1.走进大学大学是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何为大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
2、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示。2.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材解读】1、整体感知,疏通文意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
3、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所谓诚其意者(1),毋(2)自欺也。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小人闲居(7)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8),掩(9)其不善,而著(10)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11),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2、精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三纲和八目是怎样的对应的? 八目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2)、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3)、从反面说明如何“正心”和“修身”。 从反面说明如何“修身”和“齐家”。 (4)、依据第二段,谈谈你对“君子慎独”的理解 【课堂作业】预习第三、四、五、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