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一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 理解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采用讲述法、谈话法、启发式、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通过学生模仿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使学生产生历史认同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课堂热烈氛围;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新中国初期外交建树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重点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难点: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确立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课堂导学】(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结束后,以 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 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与斗争激烈。2.内容(1)“另起炉灶”内涵:不承认 ,要另行建立 的外交关系。意义:改变了 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 的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涵:先清除 在华 和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 ,为与世界各种建立 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3)“一边倒”内涵:坚定地站在 一边。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 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3
3、.成就: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同 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积极同 和 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过程(1)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 时,首次提出。(2)1954年,周恩来同 , 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知道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3.内容:互相尊重 , , , 原则。4.意义(1)标志着新中国 。(2)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背景:朝鲜停战后, 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 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 和 问题。(3)成果:达成 (4)意义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 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 。2万隆会议(1)背景: ,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目的:保卫 ,争取 ,发展 。(3)概况:中国提出“ ”方针,推动会议成功。(4)影响加强了中国同 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 。【问题探究】1、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为什么必须实行“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2、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是什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