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同步导学案学生笔记及反思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学案编者姓名:王新艳 编写时间:2011年12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记住发展的实质;知道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能力目标:初步形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学习重点】:发展的实质【学习难点】: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 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 的科学。 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2.自然界总是处于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即从到、再到。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到,从到,从到的漫长的和过程。
2、3.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引起的。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包含着,正是事物之间的构成了。4.人类社会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的过程。5.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到 、由到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6发展具有普遍性。 是发展的; 是发展的; 是发展的。这就要求我用 看问题,反对用 看问题。7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 和 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是 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事物都有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提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
3、和 的趋向性。运动、变化、发展都表明事物不是 的、不是凝固不变的; 是运动、变化,但只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二、理解质疑三、小组合作探究(一)发展的普遍性1、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理解发展的普遍性?试举例说明。3、阅读教材,回答教材中本框题的所有探究问题。(在教材上作答即可)(二)发展的实质1、辨析:运动、变化就是发展。2、七嘴八舌,孰是孰非甲:形式新颖的事物就是新事物,例如电脑算命。乙: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例如传销活动。丙:当前力量强大的事物就是新事物,例如资产阶级。我:四、教师精讲点拨五、课堂达标与迁移1、单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古诗包含的哲
4、理是( )A.世界是物质的 B.物质是不灭的 C.植物从量变到质变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2、单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3、单选真理是相对的,应随着朝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告诉我们(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C.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 D.人的认识是发展的4、单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5、单选发展
5、是一种变化,但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因为( )A.变化是数量的变化,发展是性质的变化 B.变化是直线式的,发展是曲线式的C.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D.变化是旧事物的运动,发展是新事物的运动6、单选对于变化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发展一定是变化 变化一定是发展 发展不一定是变化 变化不一定是发展A B C D7、单选 (2003江苏卷)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上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8、单选 邓小平同志说:“不要拒绝变化,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这一观点表明( )A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进步 B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C变化就是发展,拒绝变化就使拒绝发展 D事物是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的9、下列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是( ) 我国50年代末出现的“大跃进” 克隆技术和纳米技术 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 计算机算命 包装美观的假冒伪劣商品 计算机网络技术A B C 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