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索新课程课堂教学应树立的基本观念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民主合作;实现从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着这一目标我在组织教学中是这样实践的。一、确定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不同的,新课程中的数学关注的是成长中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格养成。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机整合,在整体操作中,有很大难度。但如果不去尝试、探索,就看不到新课程这一价值追求的生命力和它带来的长效,因为“过程和方法”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知
2、识和技能”不可测量,不好把握。也易被忽视。二、设置自学指导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并为思维提供了方向,有了问题,才能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欲望,才能唤起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经验、才能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中去。因此,自学指导的设计十分重要,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旧到新突出重点与难点,还要兼顾系统性与完整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准备。三、学生合作自学教师参与其中自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必须从小培养,开始学生并不会自学,但在自学指导的引导下,慢慢地学生自己可以有目的地看书、提出问题,这便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当出现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时拿出来在小组内讨论完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可适时的介入同学的活动中
3、去,帮助答疑或纠正偏颇。由于学生在集中感知某一事物时,难以长时间保持不变,教师若一味单调的讲授学习内容,很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降低和分散,从而影响听课效果。但如果说有了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就可以不讲了。这也不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要说的第四点。四、及时反馈,集体探讨。数学正是从现实世界及自身理论体系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变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巡视时,将普通存在及重要问题,收集并记在黑板的一侧,师生共同解决,易错处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加以强调,并变化类似问题以求彻底解决问题。五、针对性练习将易出错的习题及本节重点及时训练十分必要,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为了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习题的选择上要十分慎重,重基础还要适当拔高,以适合全体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