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并积累“不耻下问、恳切、譬如、诲人不倦、拖沓、妥帖”等词语。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一、自主学习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丁卯年( )商酌( )草率( )譬如( )朦胧( )累赘( )拖沓( )妥帖(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2.解释下列词语。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拖沓: 以身作则:二、相关链接:1.了解作者: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
2、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2.创作背景:本文作者20世纪50年代曾在叶先生领导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叶先生有着长期的交往,情同师友,关系密切。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叶先生去世三个月后的悼念追怀之作。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层次清晰,标注好段落,划分文章结构。2.本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体现?三、再读课文,质疑探究: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
3、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四、达标检测: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躬行(gng)别扭(bi) 妥帖(tu)诲人不倦(hu)B.商酌(zhu) 草率(shui) 生疏(sh)不耻下问(ch)C.恳切(kn) 譬如(b) 累赘(zhui) 热泪盈眶(kung)D.拖沓(t) 修润(rn) 天坛(tn)颠沛流离(pi)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2.体会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重点: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难点:领会本文夹叙夹议、行文
4、平易、内涵丰富的写作特点。一、合作探究:1.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文学主张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二、语句品析: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末尾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三、拓展延伸: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四、达标检测:1.下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朦胧眩目寒暄仓皇
5、失措B.累赘伶俐辩论不计其数C.蹒跚躬行抱歉唉声叹气D.咀嚼生蔬执拗颠沛流离2.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B.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C.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的标志。D.公共场所吸烟害人害己,如今成立新规并全国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当前国民身体素质。第14课 驿路梨花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子生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文章结构。重点: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难点:体
6、会本文标题的深刻含义。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驿路( )竹篾( )撵走( )麂子( )修葺( )蕈( )菌子( )恍惚( )陡峭( )漆黑( )晶莹( )露宿( )2.解释下列词语。(1)陡峭: (2)驿路:(3)恍惚: (4)迷茫:(5)香气四溢: (6)折损:二、相关链接:1.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29年出生,1949年参军,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绿色的网等。2.创作背景:“文革”时期,作者被投入囚牢;在牢房中,还坚持写作。“四人帮”垮台后,他的作品才重见天日。驿
7、路梨花是作者坐了七年监狱后重新提笔的第一部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作家对党的无比信赖,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串全篇的是什么人?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本文开篇写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五、达标检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D如果将烟草
8、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2、感受“梨花精神”,在生活中也做一个乐于助人、文明善良的人。重点:学习本文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的写作方法。难点:体会文章立意、构思方面的特点。一、课文研讨: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在全文有何作用?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3、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瑶族老人进屋后,“我”和老余的反应表现了什么?老人的反应表明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4、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小说
9、怎样彻底解开了悬念?这样安排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意义?5、引导学生分析第五部分:小说是怎样结束全篇的?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二、重点探究:1、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体会到本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表现力量?2、 联系作品来体会,本文标题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三、达标检测:1、“驿路梨花处处开”中的“梨花”一词的含义是( )A、梨树上的花 B、哈尼族小姑娘C、双关,既指梨树上的花,又指梨花姑娘身上所体现的雷锋精神 D、姑娘身上体现的雷锋精神2、对本文的写作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赞梨花,因为标题叫“驿路梨花”,又多次写梨花。B、赞文中写到的所有人,他们都做了好事。C、赞解放军,因为他
10、们学雷锋建造了小茅屋。D、赞梨花妹妹,因为她至今还时常来照顾小茅屋。第15课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重点: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难点: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一、自主学习: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悲天悯人()卸却()监督()凡属()纵然()2、词语解释:死而后已: 心安理得: 悲天悯人: 任重而道远: 仁人志士: 如释重负: 二、 相关链接:走近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11、。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2、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3、 结合上述问题,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四、再读课文第13段,思考: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五、达标检测:按要求填空。1、最苦与最乐选自 。梁启超(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 。2、文章开头连用四个 句,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 第2课时学习目标:1.
12、体会本文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2.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重点: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难点:体会本文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一、 再读课文,深层探究:1、 细读第4段,思考: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2、 细读56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二、跳读文章,难点探究:1.文章第一部分是如何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一分论点的?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2.第五自然段说明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题目中的“最苦”和“最乐”?三、品析表达:1、品味精彩语段
13、,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2、文中运用了很多修辞方法,请举例并分析其作用。四、达标检测:请同学们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名言警句。第16课短文两篇第1课时学习目标:1.翻译并背诵陋室铭全文,掌握文言文常用实词。2.通过学习本文,认识“铭”这种文体,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
14、法。重点:翻译并背诵陋室铭全文,掌握文言文常用实词。难点:在品读中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一、追溯背景,释“铭”解题:1、明确本文的创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刺史。刺史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就故意刁难。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知县,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2.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座
15、右铭是什么吗?你知道“铭”是什么意思吗?“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二、自主学习:1.读准下列字音: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西蜀( )2.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三、 译一译:1、解释下列词语。德馨:鸿儒:白丁:案牍:劳:乱:2、 翻译重点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四、 析一析:1.文中哪两句话统领全文大意?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3.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五、达标检测: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
16、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第2课时学习目标:1.准确并有感情地朗读爱莲说。2.翻译并背诵爱莲说,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重点: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难点: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一、了解文体,熟悉作者:1.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题目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2.了
17、解作者:本文作者周敦颐,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人们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二、读一读:注意生字字音:蕃( )淤泥( )清涟( )濯( )噫( )亵玩( )鲜有闻( )三、译一译,注意如下重点语句的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莲,花之君子者也。四、析一析: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2、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2)分析“牡丹”的反衬作用。3.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托物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文中有哪一个字做了提示?(2)作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五、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搜集和莲花有关的歇后语、谚语俗语、咏“莲”佳句。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