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仲列传活动单教师版【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如,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培养同学情谊,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3.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学习重点】1.利用自习熟读课文,解决字词音形,疏通文章大意。2. 文言知识。3.作者为管仲立传的原因。【课前预习案】1时代背景管仲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 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卫。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两派的力量以郑、齐、鲁为强。由于郑国发生内乱,渐渐中衰,齐国慢慢强大,逐渐成了各国的霸主。2解题本
2、文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3历史故事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当时,鲍叔牙是小白的谋臣。管仲是纠的谋臣。次年,无知被杀,小白和纠都想争夺王位。纠派管仲在路上刺杀小白,管仲射中了小白的腰带,小白假死,管仲于是回到鲁,和纠不紧不慢的回到齐都,却发现小白已经在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将公子纠处死,本来准备同时将管仲处死。鲍叔牙劝阻说:大王如果想治理好齐国,用我就够了.如果想称霸天下,非用管仲不可。于
3、是齐桓公释放了管仲,命他来治理齐国。果然,齐国很快富强起来,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齐桓公娶蔡穆侯的妹妹为妻。桓公与蔡姬泛舟湖上,蔡姬故意把船弄得摇摇晃晃。桓公因劝阻不止而大怒,把蔡姬遣送回国。蔡穆侯又将妹妹另嫁他人。齐桓公大怒,欲攻打蔡国。管仲劝阻无效,便让齐桓公以楚国不向周王进贡包茅为借口伐楚,以蔡国依附楚国为由,击溃蔡国,并迫使楚国向周王室进贡包茅。齐国攻伐鲁国,迫使鲁国国君在柯地与齐国会盟。鲁臣曹沫持匕首劫持齐桓公,迫使其承诺退还鲁国的土地。事后齐桓公想反悔,管仲力劝桓公履行诺言,归还了鲁国土地。各诸侯国因此更加信服齐国。周惠王十四年,山戎趁机统兵万骑,攻打燕国。燕庄公告急于齐桓公。
4、齐桓公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南方楚国,本来不想支援燕国。但管仲认为,要想征伐楚国,必须先进攻山戎,北方安定,才能专心去征伐南方。如今燕国被犯,又求救于我国,举兵率先伐夷,必能得到各国的拥戴。齐桓公深以为然,遂举兵救燕。山戎闻齐师大队人马将至,掳掠大量财物解围而去。齐军与燕军合兵一处,北出蓟门关追击,杀得山戎兵落荒而逃。4基础积累注音: 颍上( ) 鲍叔牙( ) 匡( ) 仓廪( ) 齐桓公( )5.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段),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第二部分(第段),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第三部分(第段),是司马迁的赞词。作者直接评述管仲一生的成就,肯定其“上下相亲”的治国方略。【课内
5、探究案】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推荐)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
6、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
7、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管仲既任政相齐(任齐国的相),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
8、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君主如能带头遵守法度,那么,父母兄弟妻子之间便会亲密无间)。四维(礼义廉耻)不张,国乃灭亡。下(颁布)令如流水之原(像的源泉一样),令顺民心。”故论卑(道理浅显)而易行。俗之所欲,因(顺应)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管仲在齐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象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
9、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其为政(执政)也,善因祸而为(转变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重视控制物价,谨慎地处理财政)。桓公实怒(怨恨)少姬,南袭蔡,管仲因(借这个机会)而伐楚,责(责备)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建立了信义),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懂得给予就是索取的道理,这是治理国政的法宝。”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
10、。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太史公曰:管仲世(世人)所谓贤臣,然孔子小(小看)之。岂以为(认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不劝勉他实行王道),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 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管
11、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古语说:“要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合作探究(合作交流,解除质疑,共同提升)1、纵观全文,哪句话集中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牙的情感?这句肺腑之言因何而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具体体现到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五个方面的内容叙述上)贪贫愚时不利不肖 知我不遭时怯孝无耻显功名于天下2.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观因素:A、“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B、“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客观因素:A、朋友知己之情。B、君臣知遇之恩。【拓展】管鲍之交喻指知心朋友,形容好朋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3、从文中可以窥探到司马迁怎样的感情?司马迁详叙管仲与鲍叔的交游情谊、点染鲍叔与管仲能知能用,以此礼赞友朋相知的知己之情。无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叹,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对于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觉神往。 拓展迁移。1、你心目中的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他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人,他能算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吗?你愿意和他做朋友吗?(谈谈自己的看法,200字左右)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