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A4版】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 àn lǐ shū shì kǒnɡ pà jiānɡ yìnɡ shǒu qiānɡ jiào huàn jì niàn jì shù xiū ɡǎi rì chénɡ
2、 二、 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负荷(hè hé) 努力(lǔ nǔ) 紫色(zǐ zhǐ) 杜鹃(jüān juān) 肩膀(jān jiān) 额头(é né) 三、 辨字组词。 醉(_________) 顽(_________) 效(_________) 延(_________) 碎(_________) 项(_________) 郊(_________) 廷(_________) 斤(_________) 宁(_________) 灰(__
3、 魂(_________) 斥(_________) 丁(_________) 恢(_________) 魄(_________) 四、 补充词语并正确运用。 若有所(______) 疑惑不(______) (______)名世界 斩钉(______)铁 毫不犹(______) 精忠(______)国 1.爱迪生是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 2.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黄继光________________地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枪口。 3.他默默地望着远山,______________
4、地记录起来。 五、 选词填空。 猛烈 强烈 1.天黑了,我在公路上,突然一道(_______)的灯光照过来,刺得我睁不开眼。 2.风(_______)地吹动着林荫路上的白桦树。 如果……就…… 不但……而且…… 无论……也…… 即……也…… 3.(______)碰到了最大的困难,我们(______)要想办法克服。 4.(______)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你的生活(_______)会非常愉快。 5.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______)会停止前进,(______)会形单影只,
5、十分寂寞。 六、 按照要求完成句子。 1.泰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例子仿写。 例:那时候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时候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车外是秀丽的小山村,有山、水、小桥和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洗手后,没关水龙头就走了,还说反正后面还有人要洗手,你用陈述句提醒他说:____________。你用反问句提醒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要去参加演讲比赛,她非常紧张,请用上两个以上的动词,
6、描写她紧张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日积月累。 (1)读书要有恒心,正如古人所说:一日读书一日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曾说,人要有忧患意识,要牢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朝的卢纶的诗句“欲将轻骑逐,_____________”,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4)“采得百花成蜜后,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__________。 (5)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
7、家贫_____________,夏月________________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6)诗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给人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
8、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简述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这句话应用( )的语气朗读。 A.平淡无奇 B.疑惑不解 C.无奈、愤怒 3.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外国人能霸占一块地方横行。 ________
9、 4.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写作天地。 看到下面有关心情的词语,你会想起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哪些事情?请挑选其中一件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写清楚当时的感
10、受。题目自拟,35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欣喜若狂 心急如焚 提心吊胆 热泪盈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12、
13、
14、 参考答案 1、按理 舒适 恐怕 僵硬 手枪 叫唤 纪念 技术 修改 日程 2、hè nǔ zǐ juān jiān é 3、喝醉
15、 顽皮 效果 延安 打碎 项目 郊外 朝廷 斤两 安宁 灰色 灵魂 训斥 园丁 恢复 魄力 4、思 解 闻 截 豫 报 闻名世界 毫不犹豫 若有所思 5、强烈 猛烈 即使 也 如果 就 不但 而且 6、泰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之一。 车外是秀丽的小山村,有山,有水,有小桥,也有人家。 后面还有人洗手,也要关水龙头。 难道后面还有人洗手就不用关水龙头吗? 她在后台不自信地走来走去,忍不住向观众
16、席张望,当看到站在队伍中的班主任时,她像吃了一颗定心丸,顿时平静了下来。 7、一日不读十日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大雪满弓刀 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 博学多通 不常得油 则练囊盛数十萤火 向未来寄发的信息 朝向理想的勇气 8、 1.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辱却没处说理,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C 3.因为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让中国签订了一些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当时的奉天就成了外国人的地盘。 4.因为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
17、据的地方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不振”,他不愿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自己的同胞再受这样的欺凌。 5.提高自身能力,适应将来的生存发展环境。 9、例文: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我对成长这两字的了解并不透彻。但是,成长的每一件事都使我明白了成长中的道理。其中那一件事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里。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活动开了,有的跑出去玩了,有的还在认真看着书,还有的在放松自己的心情。但小明就不一样,一会挠挠头,一会翻这翻那的。我想:动作奇奇怪怪,他在干嘛?我走过去问:“小明,你在干嘛呢?”“我在找我的橡皮擦。”小明说,“那是妈妈送给我的,对我来说很重要,我都舍不得用呢!可是一会功夫,它不知飞哪去了!”我想:那么重要的东西,不见了多可惜啊!于是我就说:“我们一起找吧!”小明赶忙说:“好啊!人多力量大。”然后,我翻翻书,不在;抖了抖字典,不在;把书包的东西全倒出来,可还是不在。小明急得快哭了,我拍了一下小明的口袋,咦?我问:“小明,你的口袋咋硬邦邦的?”小明一听,往口袋一抓,然后再一掏,一看,原来橡皮藏在小明的口袋里,橡皮终于找到了!小明笑着说:“多亏了你啊!”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它让我懂得了帮助人的快乐! 7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