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水(第二课时)一、教材解读水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文章从多方面多层次揭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母亲说的那句话:“你们真的饿坏了。”的含义。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
2、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三、教学流程 (一)回顾全文,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了西部的一个小山村,那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2、引出句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齐读这句话。 (二)紧扣“饿”字,质疑问难。 1、快速朗读26自然段,找出母亲说的那句耐人寻味的话。 2、反复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想问的。 (三)“雨中淋浴”,感悟快乐。 1、观看一段录象,感受人们对水的渴望。 2、说说看完以后的感受。 3、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人们在下雨的时候是如何尽情享受的。 4、指名说。 5、请学生细细品味,哪些词句触动了心弦。 6、指名说,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7、自由朗读,让自己
3、也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 8、设置情境,想象自己在雨中干什么,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9、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此刻的感受? 10、指名读,齐读这段话。 11、引出句子“你们真的饿坏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四)“勺水冲凉”,体验幸福。 1、默读36自然段,看看哪些画面是你从未看到过的,哪些感觉是你从未体验过的,哪些语句是你从未听到过的。把最能触动心弦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1)“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A、说感受。B、(出
4、示狗尾巴草的图片)给你什么感觉?什么原因造成的?C、(出示土地干裂的图片)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除了感到晒干、风干,还会有什么感觉?从而感受到一勺水的珍贵。 (2)“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A、说感受。 B、母亲为什么要用一把大锁锁住水窖呢? C、在我们眼里,那把钥匙显得是那么珍贵,它象征着,象征着,象征着。 D、此刻我们对那把钥匙充满了,充满了,充满了。 E、齐读这段话。 (3)“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A、说感受。 B、让
5、学生模仿“倒抽一口凉气”,体验那种感觉。 C、让学生回忆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 D、男女生分读这段话。 (4)“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我感觉得到血管里的血的流动在加快。” A、说感受。 B、师范读。 C、体会这种感觉,并齐读。 3、引出句子“你们真的饿坏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为什么母亲不说“渴坏了”而要说“饿坏了”?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让学生看一组缺水的图片。 2、写写内心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总结谈话。四、板书设计 生命之源 (饿)水 快乐之源 最珍贵 幸福之源执教老师简介 张桂娟,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一直从事高年级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学六认真标兵”“教科研先进个人”等;多次执教南通市、通州市级公开课,多次送教下乡,进行校际交流,均获得一致好评;有20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并在各级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