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观性试题占据着半壁江山,学生即便是在原理清楚的情况下组织答案也是力不从心。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就出现的问题例举如下:1、错别字的出现:错别字的出现使得文字不但失去了原有的内涵。而且容易产生歧义,失分是必然的。相辅相成(辐)、前提(题)、职能(执)、权利(力)和义务、供(功)大于求、人民民主专制(政)、程(成)度、到群众取得(去的)工作方法流通环节(解)、导致(倒至)、近期(进)、决(觉)定。这是高三文科班的同学在月考中出现的错别字。考一次试就抽一次筋,阅一会卷子伤一次心。2、知识原理不准确。随意性较大。如: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政府的执政方式、党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再比如对通货膨胀的概念表述形形色色、五花八门。3、不能恰当的把材料和原理结合起来。有些就事论事,没有原理。有些只有原理,没有材料。4、不能严格审题,导致答案答非所问。或者原理到位,但语言的组织不得体出现答案的偏差。如问为什么党坚持群众路线?有些同学直接写的是体现的原理。如何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写成那些事权利,那些是义务。高三第三次月考有一道试题是问:政府是如何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很多同学写的是原因和意义。5、不写序号。答案没有层次性。一逗到底。一般性的对策: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具体的又可以从党、政府、公民角度回答:(一)政府(国家)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政府为什么做某
3、事、怎样做某事,一般可从以下五点进行论述。、国家性质和它决定的公民的权利(民主监督、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职能 .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 .树立政府权威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理论:落实科学发展观;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实:国家这样做的现实的经济意义(从主体构成角度即国家、社会、企业、消费者和劳动者。)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落实
4、科学发展观;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二)国际关系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去考虑:。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宗旨、目标、原则、基本国策)。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理论:适应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现实的作用: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科技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接受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和挑战,促使国内企业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合作(对外职能)。(三引: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二个市场和资源。)措施: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关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
6、”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4、(哲学)国际关系: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三)政党(政治学)类的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1、党的性质和宗旨。2、党的领导核心的地位。3、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4、指导思想。5、加强党的建设(五建设)。6、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政协:三大职能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体现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四)企业: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
7、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地位、作用。措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遵循价值规律,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重视产品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创立自主品牌,形成竞争优势。(创新、科技和管理)诚信经营,实施名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诚信、品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方式)加强
8、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节能环保)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开发和国内市场,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外贸出口)积极利用世贸规则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利用世贸规则)通过兼并、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发展规模经济。(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
9、业化道路。(效益)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科技水平,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五)公民1、考查知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三大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监督。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参与政治生活的三个原则、参与政治生活的四大途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
10、监督、)有序政治参与角度回答。2、哲学在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规律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3、经济在(消费者、劳动者)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等等。(2)劳动者:坚持
11、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国家要促进劳动者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3)劳动者: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成为创新型人才。(4)投资人: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5)纳税人:权利义务,依法纳税。监督(六)文化主要知识1、文化的作用:文化精神力量;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2、文化发展与创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和具体途径);处理好两对关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创新的主体人民。3、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核心;为什么
12、要弘扬(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弘扬。4、先进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命题点:文化和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一)经济意义(根据不同主体定要点)1.对个人:如劳动者、农民、消费者、经营者等。答案关键信息:(有利于)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需求、增加消费;维护合法权益;调动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对集体:如企业、
13、产业、农村、城镇等。(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技术、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3.对国家、社会:(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
14、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增强区域竞争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共同富裕;扩大内需、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满足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和目标(共同富裕)4.对外经济意义:(有利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
15、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政治意义国内方面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的统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政府权威;促进民族平
16、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等。对外政治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三)文化意义(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有利于促进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继承、发展和创新,繁荣民族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发扬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
17、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等。1.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有先进的、健康的与落后的、腐朽的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2.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的了解;有利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创新。4.文化创新的作用
18、: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如何弘扬?)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可结合具体材料分析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四)哲学角度分析某事件的意义。一定要突出其方法论意义。一般从四个角度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且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看,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动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物本身的积极意义或应当从中吸取的教训。第三,从认识论角度,事件对推进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第四:价值观和人生观。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