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列举拜占廷帝国强盛的表现。 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 , 了解拜占廷帝国衰亡的过程。 考查拜占廷帝国兴衰的历程 。 探讨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过程与方法识读拜占廷帝国形势图 , 说出拜占廷帝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地理条件。并结合其他图像资料 讨论分析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和历史启示 , 从中总结出文明发展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拜占廷帝国的历史悲剧昭示人们 : 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 , 保守狭隘致使 文明衰落 。重点:拜占廷帝国兴衰的历史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难点:拜占廷帝国兴衰的原因及历史启示。教具:拜占廷帝国形
2、势图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的灭亡图PPT等。课程导入: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时间,但后来却衰落了,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一、强盛的帝国 1.罗马帝国的分裂。出示幻灯片一: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的灭亡图学生结合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的灭亡图得出答案由一学生结合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的灭亡图讲解罗马帝国的分裂的过程。2、拜占廷帝国的建立重点
3、东罗马帝国,为什么又叫拜占廷帝国的问题。拜占廷是希腊旧名,使学生更好理解后文“作为希腊罗马文明 的继承者和保存者”这句话。3. 拜占廷帝国的兴盛。请列举出帝国强盛的表现学生阅读讨论后得出: l 请列举出帝国强盛的表现: l 疆域广 l 国库充实,军事强大 l 拜占廷帝国壮丽如天堂等等来源:Z二、可悲的衰亡1、衰落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阅读要求:请结合拜占廷帝国形势图概述拜占廷帝国衰亡的过程出示幻灯片二:拜占廷帝国形势图并配文字:6 世纪,查士丁尼西征曾使拜占廷帝国的疆界一度的地向西扩张了许多,但查士丁尼西征和 反动措施 使帝国政治出现危机 , 经济凋敝 , 逐步走向衰落 出示幻灯片三:拜占廷帝国形势
4、图并配文字:查士丁尼西征和 反动措施 使帝国政治腐 败 , 经济凋敝 , 逐步走向衰落。从 6 世纪后期起 , 领土不断被周边的蛮族势力 蚕食。11世纪,拜占廷只占据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的部分地 区。庞大的帝国逐渐瓦解 出示幻灯片四:拜占廷帝国形势图并配文字: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后 ,拜占廷推动失去海上贸易独占权。1204 年日君士坦丁堡被 第四次 十字军东征攻陷,西欧封建主占 领了拜占廷大部分的领土 ,从 14 世纪开始向新崛起的奥斯曼帝国称臣纳贡,15世纪只剩如图所示的两块小地盘。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2、灭亡:师生共同概括出:1453年被奥斯曼土尔其
5、帝国灭 三、深刻的启示(一)出示幻灯片五,列出思考题:l 1、请分析拜占廷帝国兴盛的原因是什么?l 2、请分析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是 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l 3、拜占廷帝国的兴衰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即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告诉了我们什么?启发学生先从课文最后一段中分别找出兴衰的原因(用男女竞赛的形势;看哪方找得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二)、教师从地理位置对其的影响入手归纳补充如下;(出示幻灯片六):1、拜占廷帝国兴盛的原因: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继承和保存者,对外来文 化兼收并蓄。优越的地理位置保持了帝国的稳定(战略优势:君士坦丁堡三面临海, 地势险要 , 易守难攻 )与繁荣(商业贸易发达
6、 , 经济繁荣。)来源:Z+xx+k.Com补充:内部矛盾不尖锐,发达城市众多等教师通过把拜占廷帝国与“中世纪的花朵”对比;(出示幻灯片:15世纪意大利南部商业和文化中心那不勒斯图)归纳补充如下2、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拜占廷自身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 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 的优点和长处 封闭保守或者说固步自封、土耳其的扩张补充:经济衰落、阶级矛盾尖锐、十字军东征的沉重打击等。(三)启示3、拜占廷帝国的兴衰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即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告诉了我们什么?用师生谈话法得出结论放映幻灯片图示如下: (略)四:课堂总结 拜占廷帝国自395年建立,曾以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世。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了,但今天我们仍能领略到拜占廷帝国的余晖。我们在痛心于繁荣帝国的灭亡之时,更要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 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我们坚信宽容开放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未来的中国会更美好。强盛的帝国可悲的衰亡深刻的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五:课堂练习:六:课后作业:启示、联想与思考由古老帝国的悲剧深刻的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联想:你联想到中国的哪些个朝代?为什么?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