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畔独步寻花》教材解析
执教者:孙娜
一、教材解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校本教材第二册古诗部分第十二首古诗。本册书还选入杜甫另外两首古诗《绝句》、《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是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在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的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
2、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人。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这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能借助拼音和识字进行古诗阅读,但对这样抽象、极其富有想象的诗文很难理解。他们也很难说出诗句的意思,教学中预设学生遇到的困惑,提出相应问题加以引导,来降低学习难度,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营造诗中情境,让学生直观的去理解诗意。
三、教学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充分运
3、用配画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一点简单的诵读古诗的方法和规律,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要以老师引导为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古诗。
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校本教材中的古诗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美。虽然篇幅短小但意蕴丰富,是小学生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诗歌的教学有明确的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适当教学一点诵读诗歌的方法,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
4、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本课1课时:激趣导入2分钟、理解题意2分钟、了解诗人3分钟、初读感知3分钟、理解诗意20分钟、体会感情2分钟、熟读成诵4分钟、拓展延伸4分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的气氛中学习新诗。然后出示诗题,老师随机指导“畔”的读音和意思。
二、理解题意
让学生讲解题目的意思,加深理解。
三、了解诗人
了
5、解诗人相关知识,渗透文学常识。
四、初读感知
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为理解诗意打下基础。
五、理解诗意
二年级的孩子对这样抽象、极其富有想象的诗文很难理解,也很难叙述出诗句的意思。预设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困惑,提出相应问题加以引导,来降低学习难度,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营造诗中情境,让学生直观的去理解诗意。
六、体会感情
“一切景语皆怡情。”学生从诗中体会到的喜悦与赞叹,正是诗人看到美丽景象的心情。
七、熟读成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多种形式吟诵古诗,加深记忆。突破创新古诗还可以配上旋律进行演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拓展延伸
诗中有画。根据《江畔独步寻花》诗中所描绘的内容画一幅画。学生的笔触也许非常笨拙、稚嫩,但是诗中的韵味像一粒种子,已植入孩子的心田,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花 多 美
蝴蝶 舞 心情愉悦
黄莺 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