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时间与数学(二)】一、对教材内的处理比拟恰当。 我依据教学的实际状况,将教材中的三个环节用故事串联到一起,结合成一个整体,即小红作迎客预备(统筹时间)与客人喝茶谈天(喝水问题)争论漏水的水龙头(小试验)这三个环节。既使本节课构造更加紧凑,教学过程更加连贯,也表达了统筹安排时间的思想。 二、在教学设计上力图创新,课上消失了不少亮点。 1、统筹时间这一环节,我深入思索,课前我预料学生能提出的几种可能的答案:23分,18分,15分和13分,但如何给学生供应看得见,摸得着的详细可操作的实物呢?最终我想到了用时间条,我制作了与时间长度全都的长方形KT板,上面标有要做的事情和
2、所要花的时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有了载体,也能通过边摆边说的形式,清晰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也为今后画线段图解题奠定了根底。 2、重视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也是新课程的一个比拟重视的局部,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计算一个月,半年和一年喝的水,明显有难度,本节课的意图也不是旨在计算技能的培育。于是我适当引导学生一个月按30天算,半年就按200天算,一年按360天算,大大节约了本节课计算的时间。 3、在设计小试验环节时,我存在一些困惑,比方教学工具的使用问题。教材中的试验是要求先让学生自己用大头 针给纸杯扎洞,然后再进展试验。这就存在大头针扎洞的大小直接影响水的滴漏速度的问题。实际教学中有的小组滴漏速度
3、很快,1分就可以漏完一杯,有的又滴不出来。针对这个问题我也进展了大量的尝试。我们给学生供应了事先扎好的纸杯进展试验,这样试验省去了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扎洞的过程,但试验的节奏比拟统一,学生比拟简单通过试验结论来进展推想和思索。试验意图贯彻较好。我原来也尝试了让学生自己扎洞进展试验,尽管敬重了试验程序的完整性,但由于试验节奏参差不齐,导致不能很好地贯彻试验意图,使小试验成了一个形式主义的活动过程,没有活动效果。另外,测量水的重量时,我原本采纳了让水漏进以毫升做单位的量杯,可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过毫升这一体积单位,无法理解它的含义,并且教材中是采纳克做计量单位,所以我大胆地给量杯贴上了新的标签,即以克做单
4、位,并标好刻度线,试验结果一目了然。 本节课仍旧存在以下问题有待于改良和提高。 1、应让学生有充分独立思索的时间,不急于完成教学任务。 2、在引导学生探究意识方面要多下功夫,学生主动提出有思索价值的问题太少,略显学习有点被动,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展探究学习。 【四边形的熟悉】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熟悉”这个内容看似简洁,其实也挺有意思。我先是引导学生观看主题图,创设了学校课外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是你熟悉的图形?”并指给同桌看。学生找到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菱形等等。学生说出了那么多名称,有已经熟悉的,也有似曾相识但并不真正明白的。可以看出,学生对接下去要
5、熟悉的图形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有肯定的熟悉和了解的。虽然他们并不能正确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但他们脑海里已经有了这些图形的大致的外形,可能并不正确,也不够清楚。 在观看了那么多图形的根底上,我直接向学生指出:在这些图形中,有一种叫做四边形。四边形究竟是怎么样的,不急于让学生表述,而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然后选几个上来展现,看是四边形吗?说明理由。学生画了各式各样的四边形,有比拟特别的,也有一般的四边形。这时,学生对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又有了新的熟悉。 然后我让学生从学具袋里去找一找,“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撕下来”,然后再次组织沟通:你为什么选出了这几个,其它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引导学生进展观看、归纳:四边形究竟有什么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的答复引导概括出两点主要的: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并把这两点板书出来。 学生学起来很直观很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