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出来的病一、回到家就吃喝平时工作忙,一到周末、假期就开启了吃喝模式。不论是在家吃饭,还是在外面聚会,吃吃喝喝成了主要内容。一顿饭竟然能吃两三个小时,不吃到撑不结束。虽然爽了口,但背后隐藏的健康危机,大部分人并没有察觉。二、吃出来的肥胖过节常吃的大鱼大肉,高脂肪高蛋白容易堆积在体内,引起肥胖。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疾病,加起来竟然能达到上百种,非常可怕。三、吃出来的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吃出来的病,与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患者经常被告知要控制饮食、体重,增加运动等。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1.6%,每十人中就有一个人患病,已成为全世界糖尿
2、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健康吃货新标准中国营养学会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将“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放在了首条,并建议“平均每天不重复的食物种类数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烹调油和调味品不计算在内)”。1、吃杂在饮食上,不管自己是否喜欢,各种各类食物都适当吃一些,只有如此,才不会偏食,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的多品种配餐,使各种营养物质达到平衡协调。2、吃素植物性食品如蔬菜、水果、谷物、豆类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经常吃这些植物性食品,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3、吃粗吃一些未经过精细加工制成的各种天然食品,如粗米、红薯等。因为这些粗粮尚未
3、经过精细加工,其所含的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多,对身体有利。吃得过细、过精,反而会使人体摄入的营养成分失调,可导致疾病。可见,人吃食物一定要粗细搭配,不能因细粮好吃而忘了吃粗粮。每天12种食物1、喝汤:五谷豆浆、杂豆粥大米、小米、黑米、紫米、黑芝麻、红枣、黄豆、核桃、花生、绿豆等,每样一小把、不管是做豆浆还是熬粥越杂越好。2、主食:谷薯类替代细粮谷类的选择应注重粗细搭配。推荐谷物:小米、薏米、高粱、燕麦、莜面、玉米面等。薯类包括土豆、地瓜、山药、芋头等。与谷类相比薯类还有能量较低,消化速度较慢,对血糖的影响更小等优势,以薯类代替部分主食(例如精米精面)。3、蔬菜:大杂烩、乱炖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蔬菜摄入量为500g;大白菜、小白菜、芹菜、菠菜、油菜、油麦菜、茼蒿等陆叶菜为主。别只做一道拍黄瓜了,各种蔬菜混在一起更健康;西红柿、茄子、土豆的乱炖更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