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陋室铭教学设计黎阳学校:尹家燕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本课内容的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准确直译和意译;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拓展和延伸并提出质疑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学情分析1这课原是八年级的课文,现在调到七年级上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稍弱些。本人教授此文已有多次,以前的教学效果还算不错。2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文体,而且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不是很
2、扎实,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积累和文言语感的体悟,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3学生认知障碍点: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教学重难点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2、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 问题导入法2、 诵读教学法3、 合作讨论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步骤:一、 导入以有关刘禹锡的故事导入。故事如下: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
3、;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
4、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早已化作一抔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是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铭文。语言的特色:押韵、简约、开阔、优美。二、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秋词浪淘沙等。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5、请注意以下几个字的音。 苔(ti)痕 案牍(d) 鸿儒(r) 吾(w) 德馨(xn) 西蜀(sh)读一读: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停顿的地方用“/” 标注。3老师出示划了节奏的全文,学生对照,改正自己划错的地方。4.学生齐读,读出感情。5.两个学生读,两组读,比读,看哪组读得好。四、探讨翻译1学生合作翻译。利用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前后两桌同学合作交流,试译全文,注意字、句的翻译,不会的做记号,然后提问。2 教师出示重点字词,学生回答。名:动词,出名灵:灵验,神奇。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
6、蔓到。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3.出示全文,学生一句句翻译全文。4.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五、设疑探究,品析语句分析课文1.快速的找找文中哪些字是用韵的。明确:名、灵、馨、青、丁、经、形、亭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明确:山和水那哪一句描写的是山呢?明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那哪一句是描写的水呢?明确: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陋与不陋在于什么呢,哪位同学用文中的话回答一下老师。明
7、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也就是说明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这里“馨”字就是画龙点睛之笔,它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居室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青苔,说明这屋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这两句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
8、,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交往人物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日常生活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用对比手法写出他们在陋室里很随性,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板书)4.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么?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
9、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5.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 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六、拓展探究学生铭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
10、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惟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七、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课文。2. 仿照原文,写一篇XX铭八、板书刘禹锡比兴 山和水对偶、拟人 居室环境 陋 托衬托 交往人物
11、室 物对比 日常生活 不 言类比 立志向 陋 志 九、教学反思一朗读贯穿始终。 这篇短文文质兼美,篇幅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让朗读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发挥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设计了几个朗读环节:1、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已有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我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短文的优美语言,产生阅读的欲望。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进入文本。3 、代表朗读,小组读、个人读,学生边听边思,品味每一句话的意思。 4、学生精心朗读,划出文中的有关语句,品析这些语句是如何来表现陋室不陋的,感悟作者的高尚
12、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几轮朗读之后,学生理解比较到位,已能当堂背诵。二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走近文本。 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果学生不了解刘禹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导入部分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一篇不畏权势的战斗檄文,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巧妙的提问,感受文章的三美。 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
13、掘其意义,让学生在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感受文章的魅力。整体把握中,我让学生合作翻译,感受文章的结构美;合作探究中,我让学生找出描写陋室不陋的语句,体验作者的情怀,感受文章的思想美; 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不让人觉得死气沉沉,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 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学生主动质疑,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疏通字词这个环节,我改变了以往以老师串讲为主的方法,而采用同学互相质疑、解答的方法,鼓励学生从文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然后同学们互相解答,教师适当点拨,师生在平等对话中解决问题。 但可惜的是由于课堂安排前面有点松,后面时间有点紧,未能将刘禹锡其它的诗文呈现出来,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刘禹锡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乐观向上的情怀,让学生懂得人应该怎样面对挫折;还有一点遗憾:朗读视频没有点出来,一点就翻页了,导致学生没有听到名家朗读。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