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人教实验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香菱学诗学习目标:1. 反复朗读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提高文学修养。2. 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二. 重点、难点:1. 大致理解三首诗的内容2. 理解林黛玉、香菱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1. 人物(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林黛玉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
2、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香菱: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 “疯” “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
3、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
4、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2. 体会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1)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 (2)本文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 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
5、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3. 三首诗的理解:其一: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第一首诗,想象力贫弱,用词也落俗套。如“常思玩”、“不忍观”,就直白无味
6、;“悬玉镜”、“挂冰盘”之类也都是现成话,没有新鲜感,所以黛玉批评说“措词不雅”。 其二: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第二首诗,“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已经有些诗味了,但“残粉涂金砌”,“轻霜抹玉栏”之类的句子,刻意追求所谓“雅”,结果显得牵强、生硬,所以黛玉批评说:“过于穿凿了”。其三: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第三首诗,由“一片砧声”的初夜,写到“半轮鸡唱”的天明,联想到旅人思乡
7、和怨女思夫,并借嫦娥之口向命运之神发出疑问,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意境比起前两首开阔多了,内容也丰富了。而且各句之间不是简单地堆砌,有了内在联系,形成了完整的诗的意境。所以黛玉称赞说:“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模拟试题】一. 给下列汉字注音: 1. 应玚( )2. 阮( )籍3. 庾( )信 4. 鲍( )照5. 蘅( )芜( )苑6. 墟( )里 7. 胡诌( )8. 暧( )暧 9. 颦( )儿10. 抠( )土 11. 画缯( )12. 鳏鳏( ) 13. 暖香坞( )14. 香菱( )二. 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1. 诲人不倦: 2. 地
8、灵人杰: 3. 起承转合:三. 课内阅读: 1. 作者通过塑造香菱,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感情? 2. 你认为香菱是怎样的人? 3. 黛玉是怎样指导香菱读诗的? 4. 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你觉得她学诗、写诗对你的阅读和写作有哪些启发?四. 课外阅读:永远的小女儿 母亲节快到了,小敏“照例”要送妈妈一张贺卡。 小敏特别到店里,挑了一张国外进口的卡片。表面是锦缎的花朵,四周烫着金边,角上还系了一个粉红色的蝴蝶结。惟一可惜的,是里面只印了英文,所幸小敏的英文好,虽有两个字看不懂,查查字典也就了解了。 “亲爱的妈妈! 你是我的怀抱、我的亲吻。 你是我的花园、我的港湾。 你是我幻想的实现者、梦想的催生者。
9、你更是 我心灵的家!” 小敏买回来,读了一遍又一遍,觉得这设计卡片的人,真是自己的知音,“他写出了我要说的话!” 小敏在上面用中文写上了“妈妈”,又在下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早晨出门前,把卡片留在餐桌上。 “妈妈看到这么漂亮的卡片,一定会好高兴!”小敏心想,“这是我长到18岁以来,送的最贵的一张了!” 果然,进门时,看到妈妈一张笑脸,从厨房探出来。 “你喜欢我送的卡片吗?好贵哟!”小敏得意地说。 “当然喜欢啦!”妈妈拿着一个盒子走出来,“我把这张卡片跟你以前送的摆在一块。” 妈妈打开盒子,把卡片一张张放在桌上。居然从小到大,小敏送的十几张卡片,妈妈全像宝贝一样藏着。 “看!这是你在幼稚园画的。还
10、不会写字,由老师帮你写,亲爱的妈妈!” “这一张会写妈妈了,歪歪扭扭地,大概是小学一年级吧!” “这张写得就更好了,还会写妈妈我好爱你,你是我的大太阳,多可爱啊!”妈妈笑得好开心。 又拿出一张。 “这张是小学六年级,画得精致,字也漂亮,里面的信更感人。”妈妈抬起头,“你知道吗?看这张卡片,我流了好多眼泪,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今天,还是好感动!” 再拿出一张,已经是存钱买的,只是印刷不够好,卡片上的颜色都套不准。里面“母亲节快乐”几个字,也印得很粗拙。所幸,小敏另外写了一首短诗。 接下来的两张,印得已经比较好了,文字也设计得不错。配上小敏写的几句感谢的话,还蛮耐看的! “至于去年这一张,是印得更
11、美了。”妈妈叹口气,“只是大概因为你功课忙,没写什么字。也可能人家设计的文字已经很好,所以只需要填个名字。” 终于打开今年的信封,抽出那张华丽的锦缎卡片,妈妈笑着翻过来、翻过去:“怪妈不懂英文,不知道上面的意思,你说给妈听听吧!” “不!”小敏居然抢过卡片,“这张卡片不好!我要换一张。”说完就跑进自己房间。 小敏画了一张大大的母亲节卡。上面写着: “亲爱的妈妈,看到以前我送您的卡片,才发觉自己长得愈大、读的书愈多,却也愈跟您疏远。我以为可以用物质、金钱表示我的爱。但是今天,我发觉自己错了。您真正在乎的,是我,您的女儿。让我做您永远的小女儿。像小学、像幼稚园时一样,那么真实、那么贴心、那么可爱”
12、 当我们年龄渐长,愈来愈觉得钱之可贵,就可能用钱去衡量一切,甚至衡量爱情。岂知在这世界上,没有钱之前,早有了爱。当我们没有赚到钱之前,早赚到了爱。 我们因爱而来到人世,有一天离开,带不走钱,只带得去满怀的爱。(刘墉) 1. 你是怎样理解题目中“小”字的含义的? _ 2. “你喜欢我送的卡片吗?好贵哟!”小敏得意地说。小敏为什么得意? _ 3. 文中对小敏送给妈妈的贺卡共写了几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表现了小敏怎样的想法?这种想法是否和妈妈的想法一致?小敏理解了妈妈的想法后是怎样做的? _ 4. 小敏抢过卡片,说:“这张卡片不好!我要换一张。”这“不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 5. 结尾部分的议论
13、有什么作用? _【试题答案】一. 1. yng2. run3. y4. bo5. hngw6. x 7. zhu8. i9. pn10. ku11. zng 12. gun13. w14. lng二. 1.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2. 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3.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语。 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三. 课内阅读: 阅读香菱学诗,回答以下问题: 1. 作者通过塑造香菱,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讴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 2. 示例:香菱学诗异常专注,而且不怕失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体现了她执
14、着的性格。 3. 第一次,黛开先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使香菱深受启发。循此渐进,黛玉又指出“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同时告诫香菱切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并给他开了一个书目,安排了读的顺序。第二次是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进行的,黛玉称之为“讲究讨论”,实际上是要检查香菱对王诗理解的程度。香菱果真不负所望,把王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黛玉又把陶诗翻出来给香菱看,启发他认识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 4. 示例要点: (1)执着、专注。 (2)读诗联系实际,展开想像,自己有创意地理解。四. 课外阅读: 1. 真实、贴心、可爱。 2. 这张贺卡不仅漂亮,而且是小敏长到18岁以来送的最贵的一张。 3. 九张 是按时间顺序(小敏成长的过程)写的。小敏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看重贺卡的外表与价钱。这种想法和妈妈不一致,妈妈更看重的是贺卡中蕴含的感情因素。小敏认识到母亲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真情后,又像小时候那样,为妈妈画了一张贺卡,并写上了自己的心里话。 4. “不好”是指只看重贺卡的外表和价格,而忽略了母亲所在乎的女儿的真情。 5. 揭示了本文的中心。用心 爱心 专心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