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与朱元思书有感听与朱元思书一课有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与朱元思书;听课;评课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b)005801 在联片教研活动中,听了我校朱斌林教师上的公开课.犹如身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人漫步其中、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游”感颇多,现将这节课作如下评说。 一、从完成的教学任务及效果看 1.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的一篇写景小品,朱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理解主旨、透视文章深层内容、领略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爱慕美好大自然、远离世俗官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教师在课堂进行过程中通过朗读,借助多媒体技术多层次、多角度透视文章内容,化抽象
2、为形象,化深奥为通俗,深入浅出,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既定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奇异神秀,激发他们对祖国壮丽河山和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与此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净化学生思想,提高学生认识,培养了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养成知识迁移和拓展的学习习惯,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从实施的步骤和方法看 1.课堂结构设计合理,教学层次井然有序。第一步:对比引入,创设情景。首先,把本篇文言文与其他文言文对比,回顾“文体”,明确文体特征。其次,抽读特征鲜明的句子,加以音频朗读.由此感知文章语言优美和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梳理把握全篇,明确全文中三个自然段的结构关系总分关系.感知文章的结构美
3、。第二步:通篇理解、把握主题。分层面逐次研讨、赏析、品评,从关键词、关键句到修辞手法、表现方法,深层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感受大自然强烈的生命节奏。第三步:提出问题,巩固提高。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问题再次提出,目的在于巩固提高。第四步:拓展迁移,延伸知识。 2.问题的设计新颖独到,具有启发性。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且富有价值的问题:从文章内容看,属山水小品,而从题目看,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有这样以纯景为内容的信吗。由此把学生引人思考的境地,激发情趣,学生发出疑问:有这
4、样既不叙事,也不表达自己情感的文章吗。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这时水到渠成,教师点明: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进入深层感知,积极性高,情趣浓烈。一个好问题的提出,往往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后面赏析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回应了这个问题.原来作者寄情山水,感受大自然强烈的生命节奏和纯净秀美,是为了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高洁志趣和他劝友归隐的意向。这样围绕问题,话题统一集中而中心鲜明。问题的提出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为文章的理解真正找到了突破口。 3.多媒体的运用.拓展文言文教学的内涵和空间。在本课教学中,结构、表现角度方法、写作特色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
5、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把视听语言的直观性与语言思维的深层性结合起来,对理解含蓄的文意是大有帮助的。可见,语言文字的魅力是语言思维的能力,即重在对语言情感的品味及感悟。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地展示问题、提示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本节课从任务的完成效果到实施的步骤和方法,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从讲授教学到新课改教学方法的转变,从传统的教学手段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基础知识到学生能力培养,从课文的表层感知到深层次领悟,从文本的解读到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引领,效果突出.真正实现了三维目标,堪称是新课改下运用“参与式教学”的典范课,是我校语文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然,本课也存在教师上课语言不够简洁精炼、新课改理念实施方法单一致使课堂气氛未达到理想程度、对多媒体技术的驾驭能力还不够纯熟等缺点,有待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学习、改进和完善。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