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拜师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新桥小学 黄智娟今天我教学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品味文中内容的同时更深刻地反思自己,告诫自己任何时候都应该学习孔子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学习他那种“学无止境”的胸怀。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何尝不是在勉励自己。下面就自己的教学作如下反思:一、预习交流。在课前预习中,我要求学生充分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上课时首先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的了解,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及时抓住有效的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相机导入,展开教学。二、感悟词语。孔子求学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孔子好学精神的重点。在设计这
2、一环节的时候,我通过与现实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年代,孔子千里迢迢去拜师的路途遥远。同时抓住几个关键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感受孔子求学的辛苦以及求学心切。结合自己的反思,我对自己的课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几点概括。1、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2、特别是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我把它们割裂了开来,并没有进行朗读对话,孔子的语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语言理解老子的品行。3、他们的话是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使体会显得单一、显得孤立、支离破碎,没有了整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