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一单元 课题:识字1 第2教时 总第 5 个教案 执教者: 沈美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词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的能力。2体会江南水乡的宁静、悠闲之美,引发对金秋水乡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词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的能力。教学难点: 体会江南水乡的宁静、悠闲之美,引发对金秋水乡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语卡、挂图学前提纲:1 我能有感情地读熟课文,并将它们填在图画中相应的事物旁。 2和同学说一说,假如你来到美丽的江南水乡,你最想干些什么?说些什么?3上网找一找江南水乡的美景图,有条件的可以听一听水乡的渔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
2、较多的识字方法,已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水乡,认识了江南水乡的一些景物,今天我们要坐上小船再去游览水乡,不过,今天坐船得先买船票。每张船票上都有一个字或词,都对了,这张船票就送给你。认读字词:金秋 烟波 芦苇 夕阳 归舟 渔歌 灯火二、 出示目标 这一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江南水乡,去领略水乡的美丽,感受生活的美好。三、品读感悟(一) 学习词串1学习第一行词串。(1)出示画面,理解词语。师:这是一幅美丽的金秋水乡图,(出示词语:水乡)知道“水乡”吗?我们可以打开书本看看第35课的那首诗歌,你就会对水乡有个大致的印
3、象。师:看这水面,烟雾笼罩,这就是“烟波”。(2)美读词串。师:金秋十月,水乡烟雾笼罩,美吗?那就请你看着画面,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行词语吧!(指名读,师点评、范读,再指名读;看着画面齐读,闭眼想象读)2学习第二行词串。(1)图文结合,认识事物。师:让我们划着小船走进烟波浩淼的江南水乡。呀,咱们的小船驶入荷塘里了,同学们,你们看到什么了?(相机认识:芦苇、菱藕)(2)美读词串。师:这行词语你也能读好吗?(指名读)师:我好像看到了在风中飘摇的芦苇听出来了,你特别爱吃莲藕荷塘真美呀(齐读)3师:让我们把第一、第二两行词语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连读第一、第二两行词串:尝试自学第三、第四两行词串)(1)学
4、生自读。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能把词串读美吗?(2)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讲述,同时尽量多用本课词语,并学习用上一些适当的形容词,如:夕阳西下,渔民们划着船回家了,渔船上装满了新鲜的鱼虾和长长的海带。到了傍晚,渔民们划着船回到港湾,他们高唱渔歌,那么快乐,那么幸福。太阳落山时,出海的渔船都回来了,天空出现了五彩的云霞,满面春风上飘荡着欢快的歌声。夜晚来了,远处,万家灯火。不知不觉,月亮就挂上了天空。(3)美读词串。第三行词串:指导学生读出傍晚时满载而归的欢乐。第四行词串:填形容词。如火红的枫叶、明亮的灯火、宁静的月光。(指导学生读)指名读,点评、指导,再指名读。小组赛读,
5、男女生赛读,齐读。(二)连串成篇,积累词语1师:同学们把每一行词语都理解了,也都读得很美、很棒了。把整篇词串连起来读,你还能读好吗?(自由练读,指名展示,分小组读词串,全班齐读)2师:(点出押韵)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韵母都是ong,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特别好听。3配乐(儿歌采菱)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还要带上感觉,带上心情。(三)说话训练,总结升华1填空: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先看到_, 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_。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_,听到了_。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_。2我们马上要离开水乡了,此时,你想对谁想说些什么?水乡,我想对你说: 3师:春天的江南美景如画,让大
6、诗人白居易“能不忆江南”;夏日的江南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而步入金秋十月的江南水乡,金风送爽,烟波浩淼,秋色宜人。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词串。4全班齐读。四、检测完善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秋天 ( )的水乡 ( )的荷塘( )的渔歌 ( )的枫叶 ( )的月光2读读这篇文章,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把它画下来吧。水乡秋景金秋十月,烟波浩渺。老师带着我们乘着小舟,来到美丽的水乡。水乡荷塘里种满了荷花,粉嫩嫩的花瓣像孩子们的笑脸。老师告诉我们,藕是荷花的根茎,它埋在水下淤泥里面,诗人赞扬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常用荷花形容人们高尚的品格。荷塘边随处可见一丛丛芦苇,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摆。夕阳西下,渔民们唱着欢快的渔歌,撑着小船回来了。月光下,片片归舟载着丰收的喜悦,返回灯火通明的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