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结构】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秦朝统一的原因长期战争, 后,实力增强秦王的个人才能2、过程: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先后灭 、 、 、 、 、 3、秦的建立:时间: ,都城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的封建王朝。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确立:(1)皇帝称号的由来“_ _”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凭据_ _由皇帝控制、发给。(2)皇帝制度的特征: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秦始皇在 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 为中心的中央
2、政权组织。(2)在中央设 、 和 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 ;御史大夫是 ,执掌 ,下达 ,并负责 ;太尉,负责全国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郡县制的由来和推行: 时期 ,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_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2)郡县两级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 ,对上承受 ,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_或(_),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 直接任命。(为什么说郡县制可以避免地方对中央的威胁?)(3)郡县制的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 直
3、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4、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秦朝形成的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巩固训练】1. “(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指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2.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A. B
4、. C. D. 3.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5.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其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
5、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该结论A. 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B. 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C.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D. 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6.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皇权的独尊 C等级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7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8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
6、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9.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材料说明秦始皇A认为分封制不利统治B认为自己功勋盖世C准备推行郡国并行制D主张实行严刑酷法10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
7、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12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设置丞相主持国政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厉行文化专制政策13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一件秦汉(秤砣),上面刻着秦朝通行的文字“廿六年
8、(公元前221后),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之。”该文物有助于研究秦朝制度秦始皇功绩 古代文字演变秦朝灭亡原因A B CD14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15. 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B三公九卿实际上名额分别是三和九C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D太尉负责管理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