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2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蠢、虚伪。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童话内容,感悟文章主题。重点难点1重点:(1)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蠢、虚伪。(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童话,学生在小学时已学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因此在对题材的理解上无难度。但是他们刚刚步入初中,又是山区农村的学生,各方面基础较差,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为目前教学的重点。本课意在从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学做笔记等方面培养学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
2、基础。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皇帝爱新装,两个骗子给他做新装,皇帝派大臣查看新装制作的进展情况,皇帝穿新装,皇帝上街游行,全城百姓称赞,一个小孩揭穿新装真相。二、理解分析课文(一)课文内容理解概括1、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2、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3、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进行活动的?(用一个字加以概括)“骗” 皇帝受骗 骗子行骗 大臣助骗 百姓传骗 小孩揭骗(二)写作手法:描写1、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2、请从书中找出关于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百姓、小孩的描写,试分析对他们进
3、行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描写内容:略作用:皇帝:昏庸无能、愚蠢、爱慕虚荣诚实的官员、百姓:虚伪愚昧、阿谀奉承小孩:无私无畏、天真纯洁 3、本文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细节描写:对细小的情节的描写,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 找出文中对老大臣的眼睛描写,并分析其作用。(课后练习三)(1)、恐惧是因为没有看见布料,担心被认为不称职。(2)、吃惊是确信眼前没有什么布料,感到骗子大胆妄为。(3)、平静是因为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打定了回去说假话的主意,因而故作镇静地、装模作样地欣赏起那本不存在的布料。(三)分析课文1、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很多人都不敢
4、说真话。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 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王位。老百姓:怕人嘲笑愚蠢; 怕招杀身之祸。2、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因为小孩子单纯,天真活泼,不懂得人情世故无所顾忌。这样写也增添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3、只有孩子说出了真话,“天真的声音”给我们什么启示?因为孩子天真纯洁,说话无顾忌,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诚实正直、光明磊落,也就是以诚待人,以信立身,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诚信。4、总结归纳中心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
5、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5、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童话的特点)?有什么作用?夸张与想象: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作用: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四)小结童话以骗开始,又以骗结束,以至演出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看似荒诞无稽,而骗局却成功施展,一方面在于两个骗子毒辣地利用了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可以检验是否称职或愚蠢的奇怪特性,更主要的在于从皇帝到大臣,到满京城的人自欺欺人的心理本质。这篇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三、作业展开想象,续写课文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展开想像,续写皇帝的新装。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上完这课,虽有遗憾,总体上比较欣慰,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们终于开始学会做笔记了,终于开始和老师配合了,回答问题也开始积极起来,但小组合作方面仍需努力,学生的书写仍需反复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