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容三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教学案 诗歌鉴赏复习第3份 总 份第二讲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主备人:孙波 检查人:左凯 行政审核人:【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中的形象2、 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各类形象的答题模式【教学难点】各种形象背后的意义和情感【整体感知】第 4 页 共 4 页螃蟹咏(林黛玉)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螃蟹咏(薛宝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
2、空余禾黍香。面对重阳佳宴上的金黄大蟹,大观园中众姐妹在玩赏秋菊,诗兴大发之后,再行提笔咏蟹。林潇湘一脉天真,尽言吃蟹之鲜美感受;薛蘅芜另辟蹊径,借蟹直斥俗世之人。虽是宴席间的笑谈之作,也足以显示两位不凡女子的迥异风格。古典诗歌的“形象”是作者意蕴与情感的载体。诗歌形象与作者的心思、情愫、审美倾向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意义,具有相对稳定性,如“茱萸”、“梧桐”、“西风”等。关于诗歌形象需掌握以下内容: 1分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2考查类型:了解作品描绘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了解形象的个性特征。第一课时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人物)一、导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3、,既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一般的考察角度是:(1)把握形象特征;(2)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3)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4)形象塑造手法。1、鉴赏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2、 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
4、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寒蛩:深秋的蟋蟀。千里梦:指梦回中原。旧山:故乡。松竹老:喻北方人民充满焦急的渴望与等待。归程:喻指收复失地。心事:抗金的主张。问: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答: 二、解答指导答题技巧点拨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1、提问方式:1、诗中如何或怎样塑造或描写形象2、提问方式:分析诗或词中诗人所塑造的形象2解题方法 (1)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
5、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 (3)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5)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3答题步骤 (1)总:什么形象(总特征) (2)分:形象的具体特征结合诗歌的具体词语进行分析论证。根据题目分数可融入表达技巧。 (3)总: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写出了表达感情。知识积累 古典诗歌中常见人物形象类型: (1)忧国忧民型 (2)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型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型 (4)豪放洒脱型 (5)爱情绵长型 三、课堂反馈1、简析下面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6、春怨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答: 四、课后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注然:通“燃”。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