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夜阜南县第一初级中学 郭国锋 教材分析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法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2、感悟法 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3、比较法 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2、反复朗读,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
2、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教学难点】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资料助读,走进作者:(课件展示) 谢尔盖亚历山大德罗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早期诗作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二、聆听录音,讨论交流: ( 反复朗读,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推举代表发言,教师归结)1
3、、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本诗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 明确:静谧 美丽。2、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明确: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诗人安适、宁静的心态。三、我会赏析: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课件展示)明确:第一节:写夜的静谧。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四、比较阅读: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课件展示) 静 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岸, 漏出了几点疏星。 对月流珠。五、小结课文: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
4、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六、作业布置: 田园诗分享 读,说出本文的思想感情,赏析其中名句,并试着改写成七言。 田园乐 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七、板书设计(课件展示):夜叶赛宁河水 松林 夜莺 秧鸡静谧、美丽 溪水 月色 (反复吟咏)(安适、宁静的心境) 大河 小溪 青草 教学反思略。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