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伊索寓言(第二课时)丹阳新区实验小学 执教:夏玲红教学目标1、 理解生词,联系语境选择“够”的义项;辨析“谎”和“慌”的字形。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一两则寓言故事。 3、 读懂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4、 读懂一则课外的寓言故事,并学习仿写寓意。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一、复习导入1课文有三个小故事,谁来讲一讲?看图讲述三则故事。(随机板书小课题)二、精读课文(一)异中求同,提出话题1这三个故事非常有趣,你们看,故事中的狐狸、牧羊孩子走出来说话了(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谁来读一读评价:这么酸的葡萄不吃也罢评价:读出惊慌失措的语气评价:你读书的声音多么
2、美妙这三句话,说话的人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但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没有?比较是思考的一个办法,比较能产生新的智慧。2板书“谎”。说谎的时候心会发慌,板书“慌”,书中有一个词:“惊慌失措”什么意思?区别两个字的写法。3你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说他们说的都是谎言?(相机学习相关句子,指导读)A葡萄酸吗?B说这话时,真的有狼吗?C蝉的声音?4过渡:现在请同学们把三句话放到故事中去读读,思考那两只狐狸和那个放羊的孩子,为什么都要撒谎呢?带着这个问题,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读一读,找到具体的词句,可以用笔写一写你的感悟。(二)同中求异,细读课文(1)细读“酸葡萄”学生交流想法:为了吃到这葡萄,
3、它 “够”在本文中的用法(字典里解释:数量上可以满足需要;达到某一点或某一程度;用手等伸向不易达到的地方去接触或拿来。)抓住“直流口水”、“想尽”、“回过头”想吃抓住“白费劲”、“只好”吃不到指导读那些葡萄晶莹剔透、非常诱人,馋得狐狸牙齿格格地响,可是它眼睛看的到,嘴巴吃不到,想一想,这里的酸是什么意思呢?心里酸溜溜的,就把甜的说成( ),把好的说成( )把美的说成( )。这个酸溜溜的话该这么读呢?指名读,评价,再读所以狐狸说这个话是“安慰自己”用一个成语来说“自欺欺人”(板书) 现在,“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狐狸先生这句话,已经成了世界性的俗语了。出示,指名读:学校要举行书法比赛,好多同学都
4、在努力练习,唯独张兵不认真。比赛结果一出来,张兵自然是名落孙山。看见获奖同学上台领奖,张兵说:“在学校拿个奖有啥稀罕的!”狐狸和葡萄中的这个狐狸说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无能为力出示: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没有成熟。齐读(2)细读“狼来了”学生交流想法:抓住“好几次”“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狼来了!”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A看来,虽然它嘴里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心里却是很( )(表情,等着看好戏)B抓住“吓坏了”“慌忙”大叫指导朗读。(引读)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评价:真的
5、很着急。感觉表情皱眉、哭相。非常好,读牧童第二次喊“狼来了”把牧童的紧张求救的语气读得非常到位。(引读)可是没有人来帮忙,他继续大喊 (齐读)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牧童这次说的是真话,却没有人来帮忙。书中用一个转折词告诉我们这个结果,哪个词?换哪个词?齐读这句话。揭示寓意:你能告诉牧童这是为什么吗?出示: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我们生活中听到过类似的例子吗?这个故事告诫我们(板书:要讲诚信)(3)细读“奉承话”抓住“圈套”换词理解,美丽的谎言后面有个“圈套、陷阱、阴谋”狐狸是怎么精心编织这个美丽的谎言的?嘴上真是抹了蜜般的甜。指导朗读。用同样的办法,狐狸又骗
6、了谁?为什么乌鸦会受骗?而蝉没有受骗?这是一只( )的蝉?让我们再从语言中认识这只狡猾的狐狸和聪明的蝉。分角色朗读。多么聪明的蝉啊!它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出示: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前车可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老师这里还有两句话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和大家共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英国哲学家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在你听过的故事中或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人的错误或失败能给我们提供教训?如果兔子再和乌龟赛跑,它一定不会拔苗助长的农夫再次种一块田时,一定不会只要我们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我们就算是
7、个聪明人。(吸取教训)这句话是从蝉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从这只经常编织谎言达到自己阴谋的狐狸的角度来说呢?你想对狐狸说什么? “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三)异中求同,整体建构看来,3篇课文都与这个“谎”字有关。葡萄架下狐狸的谎言,是为了安慰自己;牧羊孩子的谎言,是为了捉弄别人;大树下的狐狸的谎言背后,是设下的圈套。下面默读课文,看看这3篇课文之间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则寓言故事的结尾都有一个道理。出示三句话:我们把这三句话来读一读。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故事的最后用精练的话点明大道理。这一句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三则寓言故事都是用拟人的手法写的。生动有趣。我们还读过类似的故事吗? 想想为什么这些故事会流传下来呢?“有道理”“有说服力”“耐人寻味”“有趣”(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让我们也来做个小伊索,为下面这个故事添个有说服力、耐人寻味的结尾。1、为从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2、交流、评比优化(五)作业1选一两个你喜欢你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说明:现在同学们对故事的理解更深刻,一定会比刚才说得更好。)2阅读伊索寓言集,有感受处写下自己的感想。(伊索寓言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到现在仍给人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