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教版七上《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总体设想:
一、 教材与学情分析
《往事依依》一文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之邀而写的一篇文章,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课文通过对“我”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本文内容浅显,读者对象本来就是初中生,学生看得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重点理解两点: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学习以自读为主,
2、采用朗读、勾画、讨论、交流、点评的形式完成学习目标。
二、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技能目标:
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情感目标:
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 重点与难点
(一) 重点: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精神生活的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二) 难点: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 课型
自主阅读、讨论交流课
五、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自主阅读、整体
3、感知课。在独立,合作研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本文选材的精当,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第二课时:讨论、品味语言课。小组讨论交流,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学习对精神生活的描写,进一步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 课时、教具
两课时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
一、 课时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选材的精当。
2.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二、 导学过程:
(一)导入:
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描绘了文学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今天我们学习《往事依依》一文,来看看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初中
4、阶段所读的一些文学作品,又使她走进一个怎样的神奇世界。
(二) 导学:
1.自学预习:
课前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文,完成“预习笔记”。
2.作者及背景介绍:
于漪,江苏镇江人,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语文育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万字。
本文是于漪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多媒体课件 幻灯片《作者及背景》
3.展示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
展示后,幻灯片《预习检测》
4.放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能复述出所回忆
5、的四件事。
(1) 朗读,并注意感情。
(2) 概括文中所写四件事:(抓主要内容) 幻灯片《朗读、复述》
朗读课文,归纳文中所写的四件事,并加以复述
一.读《水浒传》 二.读《千家诗》 三.听老师教《南乡子》 四.听老师教《南归》
(3) 复述四件事:方法:事情大体过程,抓关键语句。
小组交流、补充,推举一人,准备全班复述
5.理解作者写作思路:
(4) 速读思考文章的结构、抓住“往事”,体会回忆性文章的大体构思思路。
(5) 全班交流后,明确:
开头简述对往事的不同感受,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主体回忆初中求学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6、篇未点题,再次强调回忆美好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注意回忆性文章的一般思路)
6.问题讨论:
(1)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 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为什么都与读书(画)有关?你能体会其中的感情吗?这对青
少年有什么启迪?
2.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精当在何处?(幻灯片《讨论、交流》)
(2)小组集中意见后,全班交流、补充。
(三)总结:
1.在朗读的基础上,复述出四件事,体会选材的精当。
2.通过作者的回忆,体会出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 义。
三、 质疑、提问
提出自己疑惑或不懂之处,先学生回答,再教师点拨。
四、 检测、评价
1.文中回忆了哪
7、四件事?用简洁语言加以复述
2.根据课文,结合自己理解,你认为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哪些好处?
五、 布置作业:
1.熟背文中所提到的《千家诗》中诗句
2.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对你有何影响,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一下。
第二课时
一、课时学习目标:
1.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2.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导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少年时代多读文学作品,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2.交流:你自己所读文学作品对你成长的影响,
3.思考:作者如何描写自己被文学作品所吸引的情状的呢?
(二)导学:
8、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幻灯片八《品味语句》
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语句引起了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方法:默读、勾画、联想、评注
(1)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分工协作,力求完整
(2) 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本组意见
2.体会描写方法:
(1) 重点阅读文中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的部分。品味其描写的语句、方法。(幻灯片八)
(2) 全班齐读,说说描写这些情状的可借鉴之处。
(3) 点拨:文中对老师讲课的情状的描写,相同与不同之处,可细细品读。
3.拓展延伸:
(4) 训练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描绘老师讲课的情状和自己听课的感受。(幻灯片九)
(5) 写作后选3-5位朗读所写内容,全班点评。
(三)总结
1.本文语句优美,通过多读,运用联想,想象其美妙之处及作者的思想。
2.学习对看画、读书、听课情状的描写。
三、质疑提问:
就本文不懂之处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检测评价
对本文的学习内容,学生提问,点名请同学回答,提问者点评。
五、作业:
1.将文中优美语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加以点评。
2.修改课上“拓展延伸”的训练文章。
3.制订一份初一读书计划,按计划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