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绿色的歌授课教师:丁海霞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3.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背诵课文。难点: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认读词语圆润、晶亮、清凉、无忧无虑、朴素、真挚 (放大镜强调“虑”)2.过渡:豆花盛开的季节,蝈蝈唱着动听的歌。想不想听听他们的歌?(播放音频)(二)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自由读,思考:A.“豆花盛开的季节”是什么季节?B.“他们穿着绿褂儿,蹲在豆叶上,不停地唱着:咯咯咯!咯咯咯!”这个句子怎么理解?指名说说。(“豆花盛开的季节”是指春夏季节。这个
2、句子是拟人句,“他们”指蝈蝈。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蝈蝈体型小,身体呈绿色,它们趴在豆叶上,不停地叫着。把蝈蝈当作人来写,使文章描写生动具体。)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蝈蝈在豆叶上唱歌的情景。(三)探究课文第二部分。1.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画出中心句,用画出具体写歌声动听的句子。2.学生讨论,教师随机指导。3.学生汇报。(用手写笔圈画)4.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A.早晨,他们的歌声像豆叶上的露珠一样,圆润晶亮。B.那个歌声,像清凉的渠水,流到了豆棵儿旁,也流进了我的心田里。思考交流:这两个句子都是什么句?作者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5.指导朗读。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3、。(遮挡板遮屏)【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同时也从心灵深处体验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7.照第二段的构段方式写一段话,可以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A.生练写,师巡视指导。B.优秀段落展示。(展台评价)【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讲练结合。8.过渡:们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想不想看看庐山真面目?(出示蝈蝈图片)9.齐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交流并汇报。A.蝈蝈长什么样?B.有谁都在听?C.“歌唱家们”指的是谁?为什么把它们比作小歌唱家们?10.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体会、想象。(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学生朗读第三部分。2.思考。A.为什么说是“一支绿色的歌”?为什么蝈蝈的歌声中“好象还飘着金色的梦”?B.交流讨论。3.代表汇报,师生评议。【设计意图】作为拓展延伸环节,既丰富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五)总结1.齐读,赛读。2.总结:这篇课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写的非常优美,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写作文。(六)作业。1.背诵课文。2.推荐阅读金色的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