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七年级语文科试卷说明:1、全卷共4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考生一律在答题卷指定得位置上作答。作答前必须将自己的学校、班别、姓名、考号等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的横线上。考试结束时只收答题卷。一、基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1分)(2) ,终为土灰。 ,志在千里。(龟虽寿)(2分)(3)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把自己的思念
2、托付给明月,带给远 方寂寞的朋友”这种感情的诗句是: , (2分)(4)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1分)(5)将朱熹的观书有感完整默写出来。(4分) , 。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后来发生了fn q: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们俩xng yng b l,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3)她的qao cu脸上出现央求般的神色。 (4)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xao xn y y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 唯恐发生意外。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
3、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把“改进”换为“提高”) B、秋天的咸宁是美丽的季节。(把“秋天的咸宁”改为“咸宁的秋天”) C、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把“否”字去掉)D、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把“关于”去掉)4、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体现某人性格的 话。(80字之内)(4分)A组:仁慈 自信 胸有成竹 小心翼翼 油然而生 持之以恒B组:虽然但是 如果就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教训惨痛。某校七年级(1)班发起“交通安全你我他”活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探
4、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的发现。【材料一】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近日引起热议。【材料二】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识。浙江日报记者现场观察发现:约30%的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行,约40%的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约30%的车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1) 探究发现: 活动二:生活处处有语文,请你仿照示例,以斑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提醒司机和行人在穿越斑马线时注意安全。【示例】你让出的是一点时间,收获的是一份安全和幸福。(2)温馨提示: 二
5、、阅读(45分)(一)(12分)论语十二章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6、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博学而笃志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8、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3分) 9、下列说法不
7、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态度。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C、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是辩证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二)(10分)散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
8、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
9、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0、“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理解得最准确的是( )(3分)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11、第段主要采用_(A语言B行动C心理D细节)描写方法。(1分)12、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 品质,体现了 的家庭关系。(2分)1
10、3、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加粗的词语?(4分) (三)父亲 (15分)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母亲病故时,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摩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老天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
11、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 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就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起了童年。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
12、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1985年暑假,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 中突然
13、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1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2分)A慈祥 B慈善 C慈爱 D慈悲E朦胧 F矇眬 G依稀 H模糊15、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3分)16、“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
14、样”指代的内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7、“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3分)18、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四) ( 8 分)(A)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B)空中的鸟/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C)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D)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却是他底下细小的泥19、仔细品读小诗,指出这几首诗歌的共同特点(至少2点)(4分) 20、上面几首小诗你最喜欢哪一首?请说出你喜欢的理由(4分) 三、作文(
15、50分) 21、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以_给我带来的欢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学习”“读书”“听音乐”“踢足球”等。2、以记叙为主可适当抒情、议论。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四、附加题(10分)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执而鞭之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3、陶侃将那个人“执而鞭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3分) 3七年级语文测试卷第5页,共6页 七年级语文测试卷第6页,共6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