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艺术内容摘要:在课堂教学中,点拨可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效果。点拨是纠偏,点拨是激活,点拨是拓展,点拨是评价。点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点拨、纠偏、激活、拓展、评价。“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引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就是教师拨开学生思维上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点拨可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效果。下面,我针对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点拨艺术,谈几点体会。一、点拨是纠偏。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出现知识、情感或价值观方面的偏差甚至错误时,教师就应及时辨析其根源,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巧妙地给学生以引导。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题临安邸这首诗时,当读到“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时,有些学生以为,是杭州的繁华景象足以和开封媲美,所以游人把杭州当成了汴州。这种理解显然是有偏差的。我在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后,我问学生:“是谁占领了北宋的都城开封?”学生说:“是金国。”我问:“南宋的都城临时设在什么地方?”学生说:“在杭州。”我问:“南宋统治者有没有想去收复开封?”学生说:“没有,他们整天纵情歌舞,简直把杭州当成开封了。”我问:“这里的游人实际指谁?”学生说:“指南宋统治者。”通过这样的点
3、拨,使学生理解到这首诗讽刺的是南宋统治者贪图享乐、偏安一隅、不思复国,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又如在进行挑山工一课的教学时,最后一段说:“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有些学生以为作者需要的是这幅画。我让学生再次阅读挑山工讲的那段理儿,并让学生认真欣赏这幅画。我问学生:“从这幅画能反映出什么?”学生说:“能反映出挑山工的精神。”我问:“什么精神?”学生说:“认定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于攀登。”我问:“作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学生说:“作者需要的是挑山工认定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于攀登的精神。”通过这样的点拨,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正确的理解,对文章主
4、题有了正确的把握。二、点拨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于关键处一石激浪,教室里就会激起思维的涟漪。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时,当读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时,我问学生:“北宋遗民向南望着盼望官军收复失地只盼望了一年吗?”学生说:“他们盼望了一年又一年。”通过这样的点拨,使学生理解到北宋遗民渴望回归的强烈愿望。又如在进行一双手一课的教学时,当学生认识了张迎善的手“粗糙、有力、苍劲、硬实、龟裂、宽大”这些特点后,我问学生:“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学生继续阅读,才知道张迎善“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一天栽一千多棵树!那么,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
5、天、二十天呢。”进而继续阅读,学生了解了张迎善的手创造的业绩。通过这样的点拨,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自觉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悦读”。三、点拨是拓展。点拨可以是背景知识的拓展,相关内容的延伸,也可以是思路的变换。如在学完我们的手这首诗后,我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我们的手还可以做什么?把我们的手还可以比作什么?”学生说:“手可以描绘未来,把手比作画笔;手可以奉献爱心,把手比作爱;手可以传递和平,把手比作白鸽”等等。通过点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四、点拨是评价。我们提倡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对于做得好的学生,我们不能只用一个“对”字或一个“好
6、”字就了事,要具体赞扬学生哪里做得好。评价及时、到位,既可以激励学生,又能起到指导作用。如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我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你阅读得很仔细,能抓住重点词句,回答很准确。”对于朗读好的同学我的评价是:“你的停顿和重音把握得很好,把人物感情都表达出来了。”当学生讨论问题各执一词时,教师一语中的的点拨,往往能帮助学生做出自我判断。如学生对于有些句子是不是比喻,争论不休,不能做出判断时,我就适时地做出点拨:“你们看这个句子有没有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时的点拨,转换学生的思维方向,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