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中石兽第二课时教案教案分析:本文节选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故事围绕着“如何才能找到十多年前掉进河中的石兽”展开,僧、讲学家、老河兵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故事的结局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三位人物寻找石兽方法的相关语句意思。2、领会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重点:从文中提取信息;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三类人“河中寻石兽”的办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测字词落实情况)PPT展示1、文常河中石兽选自 ,作者_是_代学者、文学家。2、 字、词、句河干: 并沉焉: 阅十余岁: 湮于沙上
2、: 物理: 尔辈:是非木杮: 竟不可得:尔辈不能究物理:不亦颠乎: 凡河中失石:啮沙: 固颠:如是再啮: 如其言:然则天下之事,但只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回忆文章内容文章记叙了(概括),得出了的道理(原文)。提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二、问题探究:1、故事中3位人物各自提出寻找石兽的位置、理由和结果各是什么?(提示:仔细阅读课文,原文回答即可。)人物位置理由结果寺僧讲学家老河兵PPT展示四、 用手画一画请同学们准备出来白纸和画笔,尝试动手画一画,演示书中这四种情况。动画演示老河兵讲述的过程。五、 老河兵这番指导中综合考虑了哪些因素?寺僧和讲学家忽略了哪些因素?寺僧:没有考虑流水,也没有考虑石兽 与泥沙的关系。 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与 泥沙的关系。讲学家:只考虑了石兽与泥沙的关系, 忽略了流水。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掌握 水流、石兽、泥沙三者的性质 和相互关系。六、 走进生活落入水中的东西一定要到上游找吗?(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第二题(P150),来谈一谈你的看法。)七、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提示:试着从三位人物身上寻找启示)寺僧: 不深思熟虑,盲目行动。 三思而后行 讲学家:空谈事理,不符合实际,主观臆断(据理臆断)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片面老河兵: 有实践经验。 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对 事物做出正确的评价。 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