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一年级下册第40 41 页(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估计。2、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由此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使学生获得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建立数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身边的现实问题。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难点:会根据一把蚕豆的粒数估计出一把花生,一把黄豆的粒数。教具、学具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询问自己家里每个人的年龄(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准备一句用
2、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 2、课前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好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3、分小组准备好蚕豆、花生米、黄豆等,每组一张表格。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教师出题,全班猜数:1、 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8的数;2、 比66小1的数;3、 最大的两位数;4、 10个十是。刚才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快就猜出那是什么数。虽然我们才一年级,但本领可不小,认识这么多的数。(出示29页上的百数表)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有趣的实践活动课我们认识的数。(板书课题:我们认识的数)二、活动探究(一)说一说1. 师:你们看!这里的四个小朋友正用我们学过的数说话呢!看看他们说些什么呢? 指名读一读。这四句话中,用到
3、了哪些数呀?(板书:29、45、56、75)师:要没有了这些数会怎样呢?我们再来读读看。 教师遮住其中的数和单位名称。你们觉得怎么样?学生自由交流。师:对!有了这些数,可以让我们对这件事了解得更清楚、更明白、更具体! 师:那你能用学过的数来说句话吗?给你们一点时间,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组长先带头说说,其他同学再轮流说,等会交流时要看哪些小组说得多说得好哦! 全班交流,师适时评价。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们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师:老师特喜欢你们,所以很想了解大家。你能说说自己的年龄吗? 师:哦!我知道了,我们班的小朋友有的8岁、有的9岁,都还没满10岁呢! 图中的小男孩
4、叫小明,他的年龄和我们的差不多,你猜猜小明今年几岁了?谁又能介绍一下你家里人的年龄呢? 师:真不错!你们不光知道自己的年龄,还知道家里人的年龄, 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64岁了,你猜猜这个人可能是谁?(板书:64) 那猜猜,小明的爸爸今年有几岁了?从这几个数里选(板书:14、35、68、95)为什么不选14、68和95呢? (二).猜一猜1、糖和花生每组桌上都有三个口袋,1号口袋,里面是糖。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大了,抓一把糖,尽量多抓一些,数数有几粒,记在表中。2号口袋,里面是花生。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呢?先猜一猜。(提示:将花生的粒数与糖的粒数进行比较,并追问:为什么猜花生
5、的粒数比糖的粒数多?)学生抓一把花生验证自己猜测。填写表格。小结:花生的个儿小,糖的个儿大,同样抓一把,花生比糖的粒数多。2、黄豆3号口袋,里面是黄豆。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黄豆?为什么?并实践验证。学生在小组中活动。出示三种实物各一粒,问:“抓一把糖大约有几粒?一把花生呢?一把黄豆呢?为什么同样抓一大把,有的只有几粒,有的十几粒,而黄豆有60多粒?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明。3、归纳小结。同一个人同样抓一把,东西越大,抓的粒数越少,东西越小,抓的粒数越多。 (三)看一看,数一数。1、 我们学校有着明亮的教室和美丽的校园,在这个教室里,你能数出哪些物体的个数?比比谁观察的最仔细。学生活动,全体汇报交流。2、 师:小朋友们真细心,在这个教室里也能数出那么多物体的个数,真了不起。瞧,这三个小朋友也在数呢!出示P41的图,读一读。课后啊,请大家在美丽的校园里找一找,数一数,比比谁数到的物体最多。三、评价体验,拓展延伸。 1、回顾,评价:(1) 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 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表现。 2、到校园或校园外的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数题材,课后自己去数一数,并在同学间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