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一教时)教案江苏省海门中学 施红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原电池原理,学会正确判断原电池的两极,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并能设计较简单的原电池。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分析、设疑诱导、知识讲述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引导探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牢固树立能量转化的观点。教学重点 原电池原理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 具 1、实验器具和药品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四节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导 入 展示各种常见电池,简单介绍电池在日
2、常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的广泛用途。激发兴趣 水果电池揭示课题 尽管各种电池在外形、构造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本节我们就来学习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板 书 第四节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投 影 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原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变方式。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演示实验 干电池使小灯泡变亮。设 问 原电池是如何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呢?让我们用实验来揭示这个奥秘。演示实验 锌铜原电池投 影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现象解释1铜片放入稀硫酸2锌片放入稀硫酸3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起来4在装置中接入电流计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基础上,小结完成下表填写:电极名称
3、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式反应类型得失电子情况电子流向小 结 一、 原电池1、 定义: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 原电池原理:负极 正极流出电子 流入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发生还原反应以Zn-Cu原电池为例 (-)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Zn-2e-=Zn2+(1)电极反应 (+)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H+2e=H2(2)电池总反应 Zn+2H+=H2+ Zn2+ (3)、微粒流向:外电路:电子: 负极 导线 正极内电路:离子: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设 问 刚才我们以锌铜原电池为例学习了原电池原理,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演示实验 (1)溶液相同,电极变化(2)电极相同,溶液变化(3)断路 学生
4、小结 3、原电池装置的构成要素 (-)较活泼的金属(a)电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b)电解质溶液(c)闭合回路 练 习 2、书写下列原电池装置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3、将A、B、C、D四块不同的金属片浸入稀硫酸,导线两两相连可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形成原电池时,A为负极,C、D相连形成原电池时,C为负极,A、C相连形成原电池时,C极有大量的气泡产生,D、B相连形成原电池时,B极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CABD B、ABCD C、ACDB D、DBAC 总 结 原电池是一种负极流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流入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
5、实现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作 业 课本 P103 一、1、3、4 二、2、3家庭实验 1、制作一水果电池 2、拆开一节废旧干电池,观察其构造研究性学习课题 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以及电池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和价值。板书设计一、原电池原理1、 定义:原电池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2、 构成要素 (-)较活泼的金属(a)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b)电解质溶液(c)闭合回路电子3、原电池原理:负极 正极活泼的一极(导线) 不活泼的一极流出电子 流入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发生还原反应(1)电极反应Zn-2e-=Zn2+ 2H+2e=H2(2)电池总反应Zn+2H+=H2+ Zn2+(3)、微粒流向:外电路:电子:负极 导线 正极内电路:离子: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小结:原电池是一种负极流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流入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实现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