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鹃圆舞曲 教学设计日期:2011-12-19来源:蒲黄榆一小 作者:王迺科字体:大 中 小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杜鹃圆舞曲管弦乐合奏丰台区蒲黄榆第一小学 王迺科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以课标提出的关于鉴赏领域的相关建议为指导思想,以管弦乐合奏杜娟圆舞曲为教学内容,在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感知力。(二)理论依据 课标指出:“能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等作出相应的反应。”本课作为一首器乐欣赏,教师设计听、唱、动、打击乐器伴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初步探究对作品的理解,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和联
2、想,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音乐,积累了学生感受与鉴赏器乐作品的能力和经验。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杜鹃圆舞曲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作品,并被改编为不同形式的器乐曲,如管弦乐、钢琴独奏、手风琴独奏和吉他独奏等版本。1. 对比不同版本教材:“音乐中的动物”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即第三个)以动物为主题的单元,通过孩子爱动物的天性,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感知力。杜鹃圆舞曲出现在两个版本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教材中,可见作品本身适合于本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但是不同的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杜鹃圆舞曲为管弦乐版本,重点加强调了“动物”的形象;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出现在一年级下册“
3、春天”一单元,突出强调了春天的朝气蓬勃,音响非管弦乐合奏。2. 对比不同版本管弦乐作品:教材音乐 原作品 时间 2分52秒 2分44秒 速度 =144 =168左右 结构 A+B+C+A A+B+C+【A+B+C】 调性 1=C 1=C 转调到 1=F 配乐 以竖笛、长笛、小提琴、大提琴为主 较丰富 杜鹃叫声 有 无 3. 本册教材音乐:本册中管弦乐合奏杜鹃圆舞曲更加生动的表现了杜鹃的音乐形象,三拍子圆舞曲风格律动感强,其配乐重点突出了竖笛、长笛、小提琴及大提琴,让管弦乐初步走进学生的学习世界,此版本更有利于培养、激发小学低段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感知力。 乐段结构为A+B+C+A,其中以“杜鹃的
4、叫声”尤为突出:X X 0 X X 0 X X 0 并把这个节奏型作为音乐的基本节奏型,也是作品展开的动机,如第一乐段:第二乐段:在教学中,教师将以此节奏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感受、模仿、学习杜鹃圆舞曲。(二)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前期教学状况:我校二年级学生喜爱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聆听与鉴赏能力,能通过感受不同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动作。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喜欢综合性艺术表演,可以根据作品的情绪、音乐形象等表现要素在小组合作中与同学们沟通并进行表演。在前期对狮王进行曲快乐的小熊猫等音乐作品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了解管弦乐了解,本节课首次接触圆舞曲这一风格,为今后学习溜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5、圆舞曲、儿童圆舞曲等音乐奠定基础。问题1:低年级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对策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听、唱、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积极性和音乐活动的参与度。对策2:以教材的提示为出发点,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为各个乐段命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音乐形象的鉴赏能力。对策3: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实践的功能,在教学的各环节以“小杜鹃”形象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热情。问题2:听辨不出乐曲的结构。对 策 : 首先学生熟悉和哼唱各乐段旋律,再启发学生展开对音乐形象的
6、联想,从而帮助学生记忆旋律,再以不同表现形式(如打击乐器伴奏、律动、舞步、为各乐段命名)辅助学生区分乐曲结构。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聆听管弦乐合奏杜鹃圆舞曲的音乐活动中,感受 “杜鹃”的音乐形象,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感知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动、打击乐器伴奏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进行直观教学; 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实践活动,在体验、模仿、合作中感受、表现音乐形象。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区分乐段,准确用打击乐器演奏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能在聆听音乐活动中,进一步熟悉管弦乐器;能准确地说出圆舞曲的三拍子特点。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
7、在聆听管弦乐合奏杜鹃圆舞曲的音乐活动中,学生能感受并表演 “杜鹃”的音乐形象。(二)教学难点:能在聆听音乐中辨别音乐形象的变化,区分乐段;能准确地说出圆舞曲的三拍子特点。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记忆主题【阶段目标】学生初步体会音乐形象,通过分声部、创编歌词、加入打击乐器等有趣的方式记忆主题旋律,并为本乐段命名。1. 听辨导入 “杜鹃的叫声”:【导言】同学们,你们听,今天谁来和我们一起上音乐课啦?学生活动:(1) 听辨管弦乐合奏杜鹃圆舞曲引子部分杜鹃的叫声,学生看谱例并模仿。(2) 加入歌词: (3) 将学生分为三个声部,依次模仿叫声,注意四分休止符时值,进行三个声部的训练(比一比那组声音
8、最好听):2. 学习第一乐段:教师活动:利用竖笛演奏第一乐段主题旋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活动:(1) 学生听辨,记忆旋律,并按三个声部哼唱各自旋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三声部与“杜鹃的叫声”节奏的变化XX XX XXX 0 (2) 加入歌词演唱,并在自己演唱时加入拍手打击节奏(旋律节奏):(3) 教师从各声部中鼓励打击节奏准确的三名同学,根据旋律特点选择打击乐器,并评选出歌声最好听的 “小杜鹃”形象,其他同学拍手歌唱:三声部手铃二声部碰钟(三角铁)一声部三角铁(碰钟)(4) 学生完整聆听引子+第一乐段,能准确说出乐句的重复,歌唱、伴奏,同学间讨论给第一乐段命名“歌唱圆舞曲”。关于乐器的选
9、择:教师根据旋律和“杜鹃”的特点,选择优美轻巧的碰钟、三角铁,手铃的选择考虑到 的特点。【设计意图】本课以杜鹃的叫声尤为突出:X X 0 X X 0 X X 0 这一节奏是作品的基本节奏型,也是作品展开的动机,将其作为导入,通过直观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熟悉并记忆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二)形象变化、趣味学习【阶段目标】体会、分析、表现音乐形象的变化和圆舞曲的特点,听辨、区分各乐段并为其命名。1. 初听全曲:出示课题管弦乐合奏杜鹃圆舞曲 教师活动:(1)通过神态、体态引导学生体会杜鹃圆舞曲轻巧、优美的情绪,并提示(指挥)学生演奏第一乐段和再现第一乐段的打击乐器。(2)相关介绍:杜鹃圆舞曲由挪威作曲家
10、约纳森创作,有很多版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管弦乐版本。圆舞曲又叫华尔兹,三拍子音乐,学生可在原地初步体会基本舞步。学生活动: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音乐形象和圆舞曲的风格,能听辨出杜鹃的叫声,初步感知第一乐段和再现第一乐段,并为音乐伴奏。2. 学习第二乐段: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体会音乐形象的变化,并启发学生发现“歌唱”的旋律。学生活动:(1) 初听第二乐段,哼唱旋律,感受音乐形象的变化,并注意听辨“歌唱”旋律的出现。(2) 教师弹琴,师生接龙,单独练习 “歌声”的出现;(3) 再听音乐,体会杜鹃“一会儿飞到这个枝头停歇、一会儿又飞向另一个枝头歌唱”的形象变化;(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交流,评选出想象
11、力丰富的“小杜鹃”进行表演,并在 加入歌唱和伴奏;(5) 同学讨论给第二乐段命名“玩耍圆舞曲”。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没有体会到音乐形象的变化。对策1:教师用体态引导学生。对策2:制作课件,辅助教学。3. 学习第三乐段: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加入基本舞步,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学生活动:(1) 聆听第三乐段,能准确听辨出“杜鹃的叫声”,并能准确说出乐段的重复。(2) 学生通过再次聆听,总结出第三乐段的结构:(3) 学生以声部为单位分成三组,围成一个圆圈,组长带领组员练习基本舞步,并能合着第三乐段音乐进行创编活动,进一步体验圆舞曲的风格(4) 学生讨论,为第三乐段命名“飞舞圆舞曲”。(5) 各小组讨论如何
12、丰富表演形式,展示并评选出舞蹈优美的“小杜鹃”形象。4. 完整赏析,听辨再现第一乐段,并学会“再现”一词:【导言】同学们,最后这段音乐再一次出现了前面的音乐,就叫做再现。学生活动:聆听、学习再现乐段,练习尾声部分杜鹃叫声与打击乐器的连接。5. 总结乐曲结构,巩固学生记忆: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准确地总结出乐曲结构。学生活动:(1) 能准确说出各乐段的名称,评选 “聪明的小杜鹃”形象。(2) 学生以声部为单位的三组站成表演队形,在完整赏析音乐中用听、唱、动、乐器伴奏相结合的形式表现音乐。【设计意图】随着音乐的发展杜鹃的形象更加丰富,玩耍、飞舞逐渐凸显,学生在听辨、寻找歌声和小组活动中充分体验音乐的
13、变化和音乐带来的快乐。(三)听辨乐器、丰富拓展【阶段目标】初步了解音乐主奏乐器,丰富欣赏经验。1. 完整赏析,听辨乐器:(1) 初步尝试探索音响及演奏乐器:【导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这美妙的杜鹃圆舞曲是由哪些管弦乐器演奏的么?学生活动: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用“演奏动作”回答老师的问题。(2) 课件出示主奏乐器,复习管弦乐知识:竖笛、长笛、小提琴、大提琴。2. 拓展赏析:对比原曲音响,听辨乐段结构:教材音乐 原作品 调性 1=C 1=C 转调到 1=F 结构 A+B+C+A A+B+C+【A+B+C】 3. 反馈技术,检测小结:(1) 请你听一听老师演奏的是哪个乐段?你能说出这个乐段的名称么
14、?(2) 圆舞曲是几拍子的音乐? 4. 教师小结,德育渗透:今天可爱的杜鹃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希望同学们能爱护这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小动物。【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音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乐器的听辨,可以更好地将学生注意力集中,丰富管弦乐的知识并进行与原音响的对比拓展欣赏,最终进行检测以总结本课知识。六、教学评价:(一)定量测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小杜鹃”形象评价一歌声优美评价二节奏准确评价三大胆想象 评价四舞蹈优美 评价五准确说出四个乐段名称和内容 (聪明的小杜鹃)(二)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七、 教学设计特点:(一)教师深入挖掘教材音乐作品,将音乐形象和教学、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设计抓住杜鹃的叫声及歌声,注重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以及分声部演奏“歌唱”的能力,。(三)以学生身心特点出发,设计听、唱、动、打击乐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