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董家湾小学 薛长青教材分析作者采用白描的写法,如数家珍似的将园子里的所有东西一点点地描摹与刻画,而这一切东西在萧红笔下似乎都有了光泽与灵性。这个园子里有诱人的蜂蝶,有神奇靓丽的榆树,活泼可爱的倭瓜、玉米在这个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可以说,这个园子既是一个自由的天堂,又是“快乐”的泉源。在这里,我可以与祖父快乐地游玩,可以随意地瞎闹、乱闹;在这里,留下了太多太多我和祖父的欢笑声;在这里,留存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也是唯一美好的记忆本文以散文的行文特点,诗化的语言,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再现自己曾经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教学目标1、 通过默读梳理归纳,理清课文内容;2、 通过
2、重点品读第17自然段,体会作者自由、快乐的情感。3、 由园子中的自由快乐生活出发,猜想、了解萧红以及其呼兰河传,引起孩子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 出示:祖父的园子2、引导质疑:预设:园中有什么,在园中做些什么 , 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二:整体感知:自由快乐之园默读课文:1、 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又在园子里做些什么?请你拿起笔圈出相关的词语。2、 交流明确: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 为什么? 三:品读自由之园,快乐之源1、 自由读读课文,从哪些地方最能读出这个园子里那自由的味道。2、 交流,重点交流体会17段。(读出自由、快乐的味道)(1) 指导朗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
3、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指名读:谁能读出这份自由?齐读;师生配合读;配乐朗读3、 小结: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四:迁移练笔1、创设情境练笔:这个自由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请你仿照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写一写下面这些小动物在园子里的自由生活。小蚂蚁、蜘蛛、蚂蚱、青蛙、蜜蜂、麻雀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 交流小结: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五、回归园子,体会快乐1
4、、 引导质疑过渡:怪不得,作者叫这个园子是“祖父的园子”。怪啊!2、 朗读: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摘花,我就摘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3、明确:( )拔草 ( )种菜 ( )铲地 ( )浇水 (感受 我的淘气、顽皮 祖父的慈爱、宽容、爱笑)4、出示作者原作中的句子:“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
5、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又有后花园!”板块四:生命的园子1、 有这样的祖父,有这样的园子,有这样的童年。猜想一下,萧红的一生应该是怎么样的?2、 出示:萧红的命运十分坎坷,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她离家出走,颠沛流离和生活窘迫占据了她大多数的时间。1940年,萧红客居香港,一方面贫病缠身,另一方面祖国、家乡正处于战争的痛苦之中,在这样的境况中,完成了呼兰河传的写作。不久后,萧红在香港去世。可以说,呼兰河传是萧红的绝世之作。 3、有什么问题? 相信你能在呼兰河传中找到答案。3、 出示齐读: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就没有了。我所写的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了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板书: 祖 父 的 园子 自 由 快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