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灰吟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一课时。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吟有赞颂的意思,吟诵的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一)读出诗的节奏1.自由读诗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哪一个字容易
2、读错?哪一个句子容易读错?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指名读。自由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师生对读。(二)了解“石灰”其物作者在这里,是在吟诵石灰的什么呢?(提示)抓住关键的词语。清白 全不怕全不怕的目的是要怎么样?要留清白。所以它还是一个关键的词语,这种词叫做诗眼。你们觉得石灰能把清白留在人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读好不容易【出示图片】石灰石生长在深山之中,质地坚硬,要工匠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把它敲成碎片,【出示图片】敲成这样的碎片。这样就是石灰了吗?不够。要把它投入到石灰窑当中烈火焚烧几天几夜,
3、石灰石被烧成了白色。这样就是石灰了?还不够。【出示图片】最终要把它投到水中让它沸腾起来,让它变成粉末状。就是诗中所说的粉骨碎身,这样才变成石灰,这样才能被世人所用,粉刷墙壁,留下清白在人间。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石灰石的这一生有什么感受?它面对( )全然不怕;面对( )全然不怕;面对( )全然不怕。石灰石的态度是( ),为的是要把( )留在人间。仅仅在吟诵它留个清白?为什么还要那头三句呢?坚强。面对所有的磨难都要坚强应对,达到清白留在人间的目的。是不是啊?大家现在清楚了,明白没有?吟石灰的这种精神。于谦仅仅是为了赞颂石灰的这种精神吗? 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
4、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2.于谦从小就决心做文天祥这样的人。正因如此,他在少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抒发自己的志向,读你觉得他的志向是什么他会怎么吟诵这首诗?从此他就立下了要清白做人的志向后来他做官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志向呢?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
5、,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读了这段话,你发现于谦儿时立下的志向有没有实现呢?你还知道他的什么故事?这时的他会怎么诵读这首诗来表达他的心意?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吟道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指名两个大组读)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在每个人心中响起着。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学习他清清白白做人,廉洁奉公做事,我们这样吟诵:在反腐败的今天,我们更要高声地告诉那些当官者,要廉洁奉公,要清正廉明:石灰吟这首歌将石灰比喻成人,抒发作者自己立志清白、 廉洁做人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托物言志,你还知道哪些托物言志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