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我们自己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一些统计方法,能正确运用 2、了解身边一些熟悉的话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重点难点: 选择一些大家敢兴趣的话题进行相关统计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确定准备统计的项目: 这单元我们了解了一些统计的内容和方法。这节课,我们将对自己身边一些话题进行统计研究。 讨论一下,你想知道本班同学的哪些情况?(这些情况要方便制成统计图、表) 可能有的情况:生日、身高、体重、兴趣小组、喜欢的书或是电视节目 二、制作统计表: 1、我们可以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整理我班学生的身高情况,你觉得如何分段比较合理? (先要找出最矮和最高的,然后算算这些
2、差距该如何分成多段,一般分成5段左右,而数据段本身要方便整理,比如10cm一段等) 完成分段,根据分段分别调查各段人数。检查 根据统计表,思考:我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 (注意学生思考的策略,结果不要以段的形式出现。 只要结果是合理的,就是正确的,所以答案不唯一。) 请出比较符合该平均身高的同学,体会他的身高水平处于平均状态。 2、类似方法完成体重情况统计表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生日的条形统计图: 想一想,根据同学们的生日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分段? (可能会有学生说按照12个月来分。指出:这是可以的。不过12个段是不是多了点?所以我们还可以按季度来分。) 根据季度,完成全班的统计情况
3、。 从这份统计图中,你能清楚哪些信息? (注意让学生通过与统计表的比较,体会统计图更直观的特点。) 2、完成年龄情况统计图: 统一计算方法:直接用2005减去自己出生的年份。 完成该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所知道的 简单介绍入学的年龄限制。 比较两份统计图,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 (直条可以是竖的也可以是横的,要能正确地区分) 3、兴趣小组情况统计 先填写兴趣小组的名称,再完成数据的统计 可能会出现个别兴趣小组超过30人,指出:在制定这个统计图的时候,要注意有适当的数量准备,要够用;也不需要多得太多。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用统计表、统计图收集了一些我们感兴趣的话题,使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同学。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